第十四章 爱与不安

    第十四章 爱与不安 (第3/3页)

忙,否则绝不会有时间说那么多话的。”敏硕将张总从脑海中轰走,想象着在蔚蓝色的海边拥抱着林晶,惬意的享受林晶的快乐,觉得比实际上自己去了还要开心。满足感都是来源于想象,虚荣心总是在不断膨胀,自己能够和林晶在一起肯定让很多人羡慕。一想到这些,愉悦感充满着身心,他说不出自己还有什么追求。今天,敏硕总体很满意,这个地方也让敏硕很满意,很满足,看来有时候付出一点是值得的:到好的地方,吃好的食物,享受好的款待,欣赏美景,与佳人共度美好时光,才是生命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他一瞬间觉得粉丝什么的,有没有其实都无所谓,人气什么的,顺其自然也好。

    这种地方也叫做私人订制餐厅,它的兴起其实比国外要早,但是国内还是北上广这样的地方逐渐引入的。这个理念和模式还没有得到大部分地区的认同。现在竞争都呈现白热化,更加加剧了不稳定因素,同时因为经济并不那么景气,人心也很浮躁,追求快餐化、可复制的利益集团,对一些慢热的、要素比较高端的运营模式不会特别在意,因为就像眼前这家餐厅,它的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复制的,比如说氛围、地点、厨师的能力、食材方面,都有一些独特性,就是这样很小众的东西而已。

    经济的压力不仅对于艺人来说很头疼,甚至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有着极大的同一性。餐饮业也是一样,面对网络营销的普及,有人说最传统的形式——餐厅,要想站得住脚,甚至是独占鳌头已绝无可能,当然这已然是两个极端了——从鼎盛时代走向穷途末路,甚至很多以前红火的小餐馆最后也要面临关门大吉的处境,这说明实体经济,要想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屹立不倒必须另辟蹊径。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家里吃着外卖,看着电视电脑节目,一边放松。人们没什么必要已经不喜欢在餐厅就餐,更喜欢放松的环境下,吃着零食。这些都是懒汉时代逐渐到来的标志,甚至人们会觉得花上一段时间睡觉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休息——是人们必须选择的一种方式。这很奇怪,但这就是现实。

    有人说,私人订制,这不就是一个噱头吗?你要是这么认为,也不无道理,不吸引眼球怎么能引起广泛的注意呢?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高端局的开始,如果只把眼光放到眼前,那无论是什么投入,产出的最大化都是目的,但还有一些人喜欢细水长流,他们计算着潜在的客户,分析着这个市场,缓慢的却持续不断地将客户的需求纳入自己的囊中。

    一些小资及以上的消费层次的人,他们所追求的是:品质。可以说,格调不失品味虽然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她们想要的是既有格调、品味,还要注重品质。上乘的食物,才是极佳心情的基础。吃着垃圾食品,感觉自己也犹如垃圾一样,这是他们的一些歪理。也有人极为推崇,说瑜伽就有一种理论是“You are what you eat”。

    私人订制餐厅正是瞄准了这些实力非常强劲的目标客户,她们有时间也有能力来享受一场特殊的饮食盛宴,而不是仅仅为了吃饱。或者可以说,目的绝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消费。乐趣或者就是在于结账的那一刻,那种目空一切的感觉。真的很美妙。

    也有人觉得做这样的餐厅需要一个厉害的大厨,这样的人去哪里找。所以,没有人脉,想什么都是空想,自己就算愿意投资也开不了这种餐厅,一定会被门可罗雀的经营现状给急死了。眼看着自己的投资都打水漂,一天也没有几桌客人,就算收上个天价菜单,也绝不能收回成本。还是别想了,就连空想社会主义都不能实现,何况是别的呢。

    舒缓解压,就好像是体验了一次瑜伽课一样,是很不同的感受。也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好大,首先在社会上闯荡不讲究个人能力和创业不说、凡事无论大小都要拼爹不说,房子、票子、妻子、孩子都要养,确实非常不容易啊,吃是他们自找乐子的方式。虽说有些人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烦恼总是会有的,不是这种方式、就是那种方式,因为人还没有达到脑子里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步,所以也就真心地谈不到几大皆空了。

    敏硕认为,这家店是一家很有情调、安静,能够静下心来聊天和注重个人隐私的地方。在这里用餐,仅仅一次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日本料理,也不是他的最爱。但这家店,却留在了心里,是那种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忘记的那种。但是这家店带给他的中正、认真的氛围和努力、尊重的体验,都让他觉得很舒服,有一种置身自家花园的感受。

    不刻意、不压抑又不随意,其实做到这一点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