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金丹养生

    第三百七十三章:金丹养生 (第2/3页)

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魄以存其内。内外齐一,然后可适道,可以长存也。”“道”隐藏在无名的玄妙之域,正是凭借着各种方术才得以彰显出来。“术”虽然有形可见,但需要依靠“大道”作为长存的根基。

    萧天枢说:“祖天师在立教之初,就非常注重道与生的关系,他告诫人们要行道而或失道,他在《想尔注》中说:“生,道之别体也”。又说:“行道者生,失道者死”。要“勉信道真,弃邪知,守本朴”。认为修道的重要基础就是清静为本,《注》中说:“道气归根,愈当清静”。指出“知宝根清静,复命之常法也”。认为修道者“入清静,合自然,可久也”;“不合清静,不可久也”。也就是说,只有入清静、合清静,以清静为恢复生命活力的持之以恒的法则,生命才能得长久。”

    又说:“所以,“道人当日重精神,清静为本”,方能达成长生久视之道。而养生之枢要则在于“结精自守”,令“五藏皆和同相生”。《想尔注》认为,“精者,道之别气也,入人身中为根本”。精是人生存的根本,只有宝精不失才能长生。《注》中说:“古仙士实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如何实精宝精呢?《注》中提出:“夫欲宝精,百行当修,万善当著,调和五行,喜怒悉去”。”

    这样就能“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想尔注》提出的“以清静为本“的修道之理和“以宝精积精以成仙寿”的养生之法,一方面成为了“生道合一”教义的思想先导,另一方面也为正确把握修道与养生的关系、即把握“道”与“术”的关系确立了指导原则。下面就以魏晋神仙之道和宋元金丹之道两个时期为代表分别加以论述。

    吕洞宾笑道:“魏晋神仙之道是道教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是道教思想体系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葛洪真人就是这个阶段的一位重要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