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没起色

    第六百五十五章:没起色 (第2/3页)

间,遍布宇宙,可说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之命。对于人来说,也就是真性真命。真性命与天、与地、与人、与物,是合而不分的,是共通的。修炼家要使自己成为神仙,自然离不开这真性真命。要想将生命返归到本源之处,以达到阴阳不测的神化境界,其实无须寻求别的方法,只要凝神使其安静,调息使其均匀则可,但不要忘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特别在意,让它们自自然然,不紧不慢就行。这样,就会使心神气息一同进入到最虚最静的境界。这种虚不是造作的虚。造作的虚只是一种假设空想的虚,真正的虚是自然的虚。”

    翾楚说:“虚就虚还有真假?”

    吕洞宾笑道:“(按:欲达真虚,除凝神、调息之外,还有一个调形的方法,务使身端体正,如同天平一般恒稳。有此三调,才有可能达到真虚。无调身的配合,想达到真虚是不可能的。莫说真虚,即是凝神、调息也做不好。试想,如果身不端、体不正、形不松,身体就会不自在、不舒服。那么,凝神神难凝,调息息难调。纵能得虚,必是空想之虚,落于顽空,难得真空。)进入自然之虚,什么天地人物鬼神都能一概贯通。虽说虚,但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虚就能实。(按:这里的虚实是指神气的本体,并不相对有形物质而言。虚是指神气的本体特征,实是表示其容现存在,无处不有。)人之所以能通过修炼成功而参同天地的功能,扶助万物的化育,其中变化无穷、神妙莫测的原由,就在于这种神之虚得以感清空之气的投入。这就是所谓虚中有实。如此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会形成刚健中正之象和至纯至精的感受。如此去见性,所见真性才能是真性。”

    翾楚说:“师爷你怎么说?”

    钟离权笑道:“前面讲了见性的功夫,那什么又是明心的功夫呢?心唯虚则灵,心唯灵则明。心能明则一切道理都能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