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能量转化

    第六百六十四章:能量转化 (第2/3页)

老师有一个不断深入、融入的过程。每天打坐的过程,就是一个自然融入的过程。生活中也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以老师的眼光看世界,以老师的耳朵听世界,以老师的境界、老师的怀去洞察、思考这个世界,理解、感受这个世界等。总之一句话:我们所有的身心行为,都是透过老师在做。慢慢地,我们就可以被越来越深入地转化。”

    吕洞宾说:“呵呵,“我即师,师即我”有动态与静态两种形态。”

    翾楚说:“静态恐怕是打坐吧?”

    吕洞宾笑道:“静态的就是打坐。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打坐,打坐时不断深入地强化“我即师,师即我”。我们与老师之间慢慢地、深入地融合。”

    钟离权笑道:“还有一个积极转化法,分初级方法与高级方法两类。初级方法是观想老师时刻在我的面前,或者笼统地有一个老师的概念在心里,心里时刻有一个想法:老师的知识、能量、智慧、境界等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我的身心中来,成为我身心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的知识、能量、智慧等是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进来呢?不必这么太清楚、太具体,这个时候宜粗不宜细,朦朦胧胧、笼笼统统地进入到我的身心中来。始终有这样一个念头,不强也不弱,淡淡地一直持续着。这是初级的心传方法。”

    钟离权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