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魔障在彼,修持在我

    第七百四十三章:魔障在彼,修持在我 (第2/3页)

    翾楚说:“阴德与阳德,既然大家都是积德,又有何不同,却要弄的这么责任分化?”

    吕洞宾笑道:“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翾楚说:“这行善,都是善心,莫非还有真假之分?要求也太高了吧,如果说大家觉得有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话都不去积德行善,到那时候岂不是更糟糕……”

    吕洞宾笑道:“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

    翾楚说:“哦我知道,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吕洞宾笑道:“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翾楚说:“哦,那这样,都有什么好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