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走出迷梦般人生

    第七百七十三章:走出迷梦般人生 (第2/3页)

意极其丰富,就《庄子》以梦觉喻指人生迷悟而言,它指出了最终觉悟的困难:如果人生如梦的话,又有谁能够走出人生,走出梦境呢?”

    翾楚说:“如果人生如梦的话,又有谁能够走出人生,走出梦境呢?”

    红衣仙子道:“呵呵,公主,人的生活和意义是出自人自身的构建,人用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把自己变成了“自己”,有谁能够不是自己呢?虽然不同的人所构建的人生意义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区别,但作为人之构建则是完全一样的。所以长悟子会说瞿鹊子与孔子同在梦中,而他本人的评论不过是占梦,也就是梦中说梦。虽然长悟子期待“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有“大觉”来觉悟“大梦”,但是蝴蝶梦却指点了“大觉”的困难。

    白衣少年笑道:“至此《庄子》之前的先秦典籍有关“梦”的记载进行了简单的清理,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占梦的迷信程度在渐渐降低,对于梦的理性利用在渐渐加强,但总的来说,《庄子》之前的说梦基本不出占梦和托梦的形态,还不存在占梦和托梦之外的其他说梦方式。”

    翾楚说:“这是说的梦迷与觉悟……”

    红衣仙子道:“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篇章,齐物论的大圣梦和蝴蝶梦,也是庄子说梦的关键,它们开启了庄子以梦觉喻指迷悟的说梦方式。这种方式重复见于其他篇章,成为庄子说梦的一个基本方式。例如大宗师有一段颜回和孔子的对话,也是以梦觉对举,在迷梦和觉悟的意义上使用梦觉的。这段对话说,颜回不理解鲁人为什么评价孟孙才“善处丧”,因为孟孙才在自己母亲的丧礼期间,“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这如何称得上是“善处丧”呢?颜回感到很不理解。孔子解释说,孟孙才所知道的,已经远远超过了关于丧礼的具体规定,他对于生死已经有了透彻的觉悟,因为他“特觉”,所以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