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幽州来疏

    第四百六十八章 幽州来疏 (第2/3页)

不争的事实,无从辩驳。

    更有甚者,此次河北道突遇旱灾,数十万百姓尽无颗粒之积,全赖朝廷救济。

    若非太子殿下近二年来强推关中广范开垦种粮,吴王殿下又远赴绝域征收赋贡,朝廷府库稍有富裕,能于此时振济百姓。

    河北诸府恐已遍地烽烟,再演隋末旧事了。

    百姓全无积蓄,所因者何?

    一者河北道诸士族人家穷奢极欲,对百姓敲骨吸髓,二者百姓亦效其奢,不蓄家产,不垦田地,以至于天时稍差,即成饥民。

    由此可见河北道诸士族人家奢婚侈嫁,已是危及天下社稷之祸源矣。

    圣天子不可不防啊!”

    此语一出,满朝哗然,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文武百官都知道真出现几十万没有饭吃的百姓,一定会天下大乱。

    连长孙无忌也绷不住了,走出来朝李世民行礼道:“陛下,河北道诸士族婚嫁豪奢,但毕竟是私事朝廷不好过问。

    当然程尚书所言之事不可不防,臣以为当在河北道效关中之策,由幽州大行台定下合理的佃租之数,不使百姓被士族过分盘剥,方是正理。”

    这是长孙无忌早就想好的应对之法:把锅甩给幽州大行台。

    殿上的一些人精立即明白长孙无忌的高明之处了,满朝文武的一致看法就是:李承乾身在幽州拿士族没有办法,所以才命在长安城的太子党发动弹劾。

    现在长孙无忌把球再踢给幽州大行台,让李承乾去做更难的降低佃租的事,不是为难人吗?

    果然长孙无忌一说完,就见柳奭沉着脸走出来了。

    “长孙国舅此言差矣,能影响到社稷万民的事朝廷就该管。崔侍郎刚刚就说,南朝沈约曾上疏弹奏东海王源,可见士族婚姻之事向来关乎天下,朝廷岂可置之不理?”

    崔敦礼听柳奭以子之矛攻之子之盾,气的直咬牙,不过他却没有再说话。

    因为他知道不管今天朝堂的辩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河北道诸士族人家的命运,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