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调整布局 二

    第八百七十六章 调整布局 二 (第2/3页)

的纺织厂,论待遇,在他这里干一个月,估计要顶在沪市干三到四个月。

    至于福利,在别的企业是做梦一般的事情,而他却能提供廉价的粮食、豆油、火柴、食盐等,别的纺织厂能吃口饭就很不错了。

    “你这是对未来的局面持悲观态度,我不反对你关闭工厂,只是有些好奇,你这个举动,是不是也有策略方面的考虑?”王真笑着说道。

    她从来都不会反对陈明翔的决策,也不怎么看重纺织厂的利益,就算现在什么也不做,以后几代人都不用发愁生活问题。

    “到抗战结束之前,局面只会越来越糟,你就别指望纺织厂越来越红火了,关东军的订单到现在还没有,可能是受到了战局的影响,我后天打算到关外去一趟,试探一下关东军总司令部经理部的口风。”

    “如果他们不打算继续向我们下订单,或者订单数量很少,我就干脆把二厂和三厂全都关闭,把工人集中到一厂继续生产,这样能够达到目前的百分之五十产量。”

    “棉花是制约纺织厂的关键,可这个问题谁都解决不了,日军在华夏的派遣军、关东军和汪伪政府的伪军,加起来两百多万,消耗的棉布数量极其惊人,这还不算,日本本土的民用和东南亚的南方军,那更是无底洞,多少棉布都不够用的。”

    “棉布和棉纱是我和国统区交换的主要物资,纺织厂减产,拿不出足够的物资用于交换,难题是日本人自己的,又想控制棉花分配收购权,又想让我搞走私,哪有这样的好事?”

    “给我增加棉花供应是不可能的,这是日本军队自身的需求设了限制,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日本商人手里挤出一部分份额,这样就要降低对内部的供应,这是两难的事情。”

    “我的产业早就让很多人眼红了,早晚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以后除了卷烟厂、丝织厂和茶厂,我不再搞实业了,专注于食盐方面的操作,这些终究没有那么敏感。”陈明翔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