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退个风轻云淡

    第196章 退个风轻云淡 (第2/3页)

更是对淄青道的公然抹黑,其心可诛!

    各方议论汹汹,宗族大会上李方率先发难,义正言辞,响应者众多,李师古无奈只得解除李茂节度判官、扬刀军右厢指挥使两项职务,改任押藩幕府判官。

    淄青道节度使例兼押新罗、渤海押藩使,代朝廷处理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事宜,大唐国势衰落,使得藩属也不及往日恭顺,朝贡依然还有,却已流于表面,押藩幕府在诸幕府中排位在节度、观察、支度、营田之后,时人称淄青幕府时常说四大幕府,有意无意间便将押藩幕府排除在外,出任押藩府的官员普遍被认为是遭到贬斥。

    给李茂带来地位、权势的诸幕府纠察官的权力也遭到了分解,李师古撤销诸幕府纠察风纪官一职,改设节度、观察两府纠察官帐,每帐下设左右判官,左判官掌图籍、人事,右判官主持纠察,节度府纠察官帐纠察军队和郓州诸幕府,观察府纠察官帐纠察地方。取消原纠察官幕府下设的监狱,两帐判官不得私募,两帐亦无卫士。

    李茂兼任观察府纠察官帐左判官,陈向山担任右判官,濮州司户王文茂出任节度府纠察官帐右判官,而以都虞侯朱庸兼任左判官。为了平息各方质疑,李师古给两府纠察官帐定了新规矩,所有案件在未得府主允可前,不得擅自查办。

    李茂已被贬往押藩府,没有节度判官的牌子,说话底气到底不及原先硬气,其原有权力在被削夺之后又被一分为四,所谓的左判官只是有名无实。王文茂不过是普通的州判司,资历一般,既无在军府任职经历又不懂军事,很是被人轻视。陈向山长年在高沐帐下做书吏,担任过的最高官职就是县令,骤然高升此位,德望不足,很是被人轻视。

    人员配置的薄弱在无形中拉低了两府纠察官帐的地位。与此同时,李师古又任命了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州县巡按使,分片巡视淄青州县,评品吏治,清理冤狱,在实际上架空了观察府纠察官帐。

    而在军中李师古连发数道命令,加重了虞侯的权责,军府纠察官帐权力被大幅削减。

    这个结果本在李茂的意料之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今皆然,若说不同,李师古显然还没有完全放弃他,他的节度押衙依旧保留,内院军副使的头衔虽然被剥夺,却加上了扬刀军副使的头衔,且在副使之后又加了“知右厢事”四个字。

    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可比他被剥夺的“扬刀军右厢指挥使”高多了,从此刻起,他双脚都跨入了铜虎头的领地,且起点不低。

    经历了许多事后,李茂已经明白在淄青官场名不副实其实是常态,位高名重者必然没有实权,而手握实权的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还要身背污点见不得光。

    权力和名望不可同假于一人之手,这怕就是李师古的统治术吧。

    李茂向李师古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赦免朱婉儿及其兄嫂,为朱三平反。这其实也是李师古所乐见的。朱三的冤死于他就像被人逼着吞了一只苍蝇,恶心难言。

    李方被逼退后,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