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说客

    第263章 说客 (第3/3页)

 约见苏佐明的正是李茂,李茂求他为自己引荐杨志廉。

    府兵制崩溃后,南衙十六卫多已名存实亡,金吾、千牛、监门三卫虽仍领有军队,实力也大不如前,除金吾卫外早已沦为北衙的附庸。

    北衙六军外加左右神策军代替南衙十六卫成为捍卫皇权的中流砥柱,这其中又以左右神策军实力最强。

    神策军原为西北的一支戍边军队,唐玄宗时哥舒翰击败吐蕃,天宝十三年置神策军于洮州磨环川,以成如璆为军使,统兵戍边,防遏吐蕃。

    此“神策军”为地名,系军事据点。

    安史之乱起,成如璆军将卫伯玉率千余人赴中原参战。此后,神策军故地被吐蕃占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伯玉为兵马使。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英乂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在这期间,鱼朝恩把陕州节度使所辖军队并入神策军,使其扩大为万人以上的大军。

    广德元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神策军随銮护驾,京师克平之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禁中。

    永泰元年,吐蕃军队再次进攻关中,神策军于是屯苑中,分为左、右厢,正式成为天子禁军。

    大历五年,鱼朝恩因罪赐死,以后十余年均以本军将领为兵马使统率之。

    建中四年,李适以司衣卿白志贞为使。泾师之变,德宗出奔。事定后,李适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兴元元年,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

    贞元二年,又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

    贞元十二年,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为两军统帅。窦文场、霍仙鸣分领两军中尉。

    神策军一身兼有禁军和野战军的双重性质,除宿卫宫禁外,还分屯于京师、畿内与关中要塞之地。为了便于统辖,在两护军中尉之下设左右神策行营,分统京畿和所在地区军队。

    接替窦文场出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的正是杨志廉,杨志廉出身宦官世家,泾师之变时伴随李适避难奉天,危难时刻不离不弃,深得李适的信赖。

    在杨志廉接任左军中尉后不久,第五守亮接替霍仙鸣出任右军中尉。

    左右神策军各设统军二人,正二品。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四人,从三品。

    设护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

    又仿设十六卫设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

    神策军将军以上官职多为高级武将带职,并不实际掌管军,两军实权均掌握在护军中尉手中。

    与杨志廉老成持重不同,立场中立不同,第五守亮举止略显轻佻,一开始就和舒王一派打的火热。朝中有股势力欲以皇太子李诵病重为由,拥立舒王李谊为皇太子。这股人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正是因为有第五守亮在背后撑腰。(论文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