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国不爱民

    第352章 国不爱民 (第3/3页)

,而是被大唐抛弃或抛弃大唐的汉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寄居在唐军废弃的堡垒中,他们没有大唐的户籍,也不被草原和森林里的任何部落所接纳,他们与世无争,自甘无名,却又战天斗地,坚韧无比。

    他们就像游荡在草原上的孤魂野鬼,他们凭借手艺从事工商业,制造木器、铁器、铜器贩卖给草原部落,以获取皮、毛、肉和各种药材,再拿这些草原产出与大唐边镇进行贸易,获取所必须的粮、油、盐、铁。

    鬼城里不乏隐居于鬼城的妙手巧匠,工作之余,偶尔也会仿制一些假古董假古玩来发笔横财,小小改善一下生活。

    徐五四的假古董就是购自鬼城巧匠之手,他肯说出这样的秘密,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见李茂不过片刻,怎么就把实话倒给他了呢。

    徐五四追悔莫及,真想当众抽自己两耳光。

    李茂指着随行的大唐鸿胪寺丞张秀卿问徐五四是否认识,徐老板摇了摇头,回道:“小人操持贱业,不识贵人。”

    张秀卿闻听此言不觉有些尴尬,大唐和回鹘结盟后,为了避免误会,双方互派使节常驻对方国都,互通信息,兼带宣抚本国滞留在对方国内的商旅。

    虽身为鸿胪寺丞,张秀卿的大部时间却都在回鹘王庭度过,作为大唐常驻回鹘使团的最高管事人,张秀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代表朝廷宣抚散居在回鹘境内的子民。

    宣抚一词含有“安抚”“处置”之意,张秀卿代朝廷行安抚之事自须与散居在回鹘境内的大唐商旅臣民打成一片,若是连照面都不打一个,又何来安抚之说。

    回鹘王城虽大,居住的大唐臣民虽多,但能在南古里这样的繁华地带开办这样高档的古玩店,究竟还是屈指可数。

    张秀卿可以十数年如一日地不认识“玉生和”徐五四,说出来只能让人指着他脊梁骨骂一声尸位素餐。(论文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