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披铁甲的船

    第481章 披铁甲的船 (第2/3页)

落在此前数百年间老死不相往来,指望他们因为暂时的压力而团结起来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战事一开始就有利于李茂,直到战事结束依旧如此。

    在这场“漫长”而激烈的战争中,安东军三个野战兵团和一个守备兵团定型下来。

    守备兵团以原清海军为基础,主力是近卫第一师,驻守东州、高州、龟甲山核心地带,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

    以祝九、薛老将为首的第二师发展为水路两栖打击兵团,以辽河为轴经略辽北、辽东北,警戒北部室韦六部;

    以诲洛可、石雄为首的第三师步骑兼有,攻防兼备,以龟甲山为基地经略辽南,警戒辽东城和沿海海盗集团;

    以马和东、黄仁凡为首的第四师混成兵团,擅长大规模野战。以高州为基地经略辽西,警戒营州朱氏势力和西北迭剌部。

    各军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李茂授权给各师允许其滚动发展。

    第五支特种兵团也在秘密筹建中,这是一支特殊的雇佣军兵团。

    归附的蛮人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归化大唐,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经济利益,有利则为大唐臣子,无利则叛唐。并无多少忠诚可言,对这些人,李茂的态度是善加利用。

    这支禽兽兵团的首领也应该是个禽兽,毛太公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李茂给他配备了两个助手,毛大有和韦观海。

    毛太公的本家脸皮厚,耐得住骂,能像牛皮糖一样黏着毛太公,善于借力打力,精于狐假虎威,这些优点方便李茂对这支军队的实际控制。

    韦观海的优点是为人谨慎,遇事不固执,懂进退,尤其善于组织撤退。有他在,这支军队绝无全军覆没的可能。

    每天早起李茂第一件事是练功,功练完就出城去船场查看战舰的建造的进度。

    以辽河为轴,以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水军为强大后援,以辽河两岸的十八座堡寨为支撑,构筑辽东的战略核心支撑带,与三个主要敌人打一场决定辽东命运的消耗战。

    这是隐藏在李茂内心不愿告人的隐秘。

    晨曦初露,三艘大型战舰已经露出峥嵘的面目,以后世的眼光来开,这三艘战舰远远称不上强悍,但考虑到眼下的技术水平,已足以可以用“横空出世”四个字来形容了。

    在建造战舰前,李茂派人仔细勘查了辽河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对新战舰的设计提出了新的符合战场实际的要求。契丹人的木排和室韦人的独木舟并不能对大型战舰造成多少威胁,真正有威胁的是他们手中的箭,他们会在一些河道狭窄的地段置麻绳索,下河桩,沉石楼,约束大型战舰行动,再以优势弓箭压制水军,继而以木排或独木舟装载勇士登船拼杀。

    针对契丹人和室韦人的惯常战法,李茂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他让江海通给新战舰加装一个穹形盖,再在船体上插满尖锐的利刃,再在船体两侧加装几个车水轮。

    这个新奇的想法,让船舶建造总管江海通的助手蒋喜元目瞪口呆,其余两位工匠也嘀嘀咕咕,嘴上不敢说,那表情却是在埋怨李茂不懂装懂,外行乱指挥。

    但江海通毕竟是见过识广,他在心里把李茂的建议盘算了一下,从技术角度审视这些建议虽然新奇却并非不能实现。

    他安抚助手和同伴:“不懂装懂的是你们,你们知道怎么造船,可知道怎么打仗吗你们知道江南的仗怎么打,可知道辽东的仗怎么打”蒋喜元挥舞着标尺不服气地嚷道:“我是不知道,可哪见过兵船上加盖的,还在上面插上利刃,那是刺猬还乌龟”

    江海通被助手的话逗乐了,也不想多解释什么,他招呼其他两位师傅:“打仗的事咱们不管,单说造船,咱们能不能造出这种满身长刺、有轮机的乌龟船来”

    一个师傅道:“乌龟壳子加轮机嘛,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只要肯花钱,造出来不成问题,不过眼下这三艘是来不及加龟壳了,添些刺倒不是问题。”

    四个人围在一起,熬了一个晚上制定出一套方案,二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