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 强将如林,国泰民安。

    24.12 强将如林,国泰民安。 (第2/3页)

学院了。

    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或许未来两百年后就没有十五大学院了。

    ……

    均摘星进入了“同学世界”内,眼界只看得上圣枪和汲月,其他学院,都是“夕阳红”。

    现在刚好又是圣枪学院一年一度的考核时候,均摘星作为天体塔学院的预备生,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次实战演练的机会。

    又是检验考核的时候了——

    收回前言,又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了。

    指挥官测试,看起来类似二十一世纪即时战略游戏,但事实上,这可不是那种用什么电子虚拟地图就能训练出的廉价职业。

    测试过程中,监考官面前的全息地图看起来像即时战略游戏界面。

    但是这种战场环境并不是虚拟的,都是真实地区的数据环境,并且根据全球卫星、地面观测站,天空无人机侦查,把该地区的实况数据录入。

    而在考核中制造的装备,也都对应着联邦全球各大演习场中的制造基地,通过生产少量武装,来模拟正式大规模量产的情况,当然生产的武备也都会迅速投入到正式的演习场中,根据指挥官的命令进行真实对抗。

    【为什么要增加真实度呢?就是为了增加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问题的严谨性。】

    因为有时候,在一些特殊的战场环境中给装备上多加一个机枪,多加一个传感器就能让作战能力有质的改变。(例如98k加瞄准镜)。而有时候,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中,一些零件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战力崩塌。(例如,拿破仑法军的锡扣子)

    指挥官职业存在的必要性:

    若战场情况一切定量,那就和围棋ai一样,在精准的算法下一切操作都完美,但是正由于战场充满额外因素。

    ai的基础计算逻辑,如果不得到指挥官根据战场实际因素及时更新,算的再精确,也只是在错误的基础上步步算错。

    就如气象预报,目前碳基生命的星球上,再好的计算机也无法计算出,一个蝴蝶翅膀煽动带来的扰动机制,给未来四十天的全球气候带来的影响。

    军工装备的临时更改、地形、天气......都会影响战争的走向。指挥官会将这些扰动纳入战争规则的计算中。

    ……

    进入课程时间后,均摘星面前的投影上,跳跃出负责引导的人工智能,来到圣枪学院第23号考核场地。

    走进考核场地后,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是比例缩小一万倍的高清晰地形图,在这个广场上,摆放着一个个装甲车模型和战机模型,以及多足机器人模型。广场上等比例缩小的地图用来模拟指挥官在复杂地形下的战术。

    而在广场的两侧,是真实的移动基地。

    这些移动基地除了内部没有真正安装核聚变动力反应堆而是用外部电缆供电外,其他大部分模块都是实战模块。

    例如内部的机械生产线上,一架架无人机被组装。

    然后AI会记录生产的时间和耗材。同时一个个茶杯大小的无人机会检查移动基地内,一些关键结构的齿轮,以及车刀等参数的偏离程度,

    这用来模拟指挥官在战场上的生产速度,以及生产系统的损耗。

    ……

    当代指挥官,是个庞大和系统的学科,作战军事教学已经被详细的分类,

    单单以作战地形来说:

    陆地沙漠,陆地沼泽,陆地山地……

    海洋群岛,海洋海岸线,浅海地形,深海地形……

    极地冰川,高原冰川……

    一共三十二种地形,定类了一百二十七种标准作战基地。并且每种作战基地都有相应的战术。

    对于指挥官来说,首先就要对所有作战地区的地形进行了解。

    指挥作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门类体系,没人会指责这是教条化。因为只有熟悉了所有教条门类后,有了新的创新,才有资格指责旧体系的教条。

    例如在战场上创新,把一块地形变成可控的沼泽阻碍敌军,这绝对不能想当然的实行,必须要了解附近河流水文,以及周围天气变化后,才能(学诸葛出奇谋)玩创新,否则搞出不可控的结果,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那些有把握考一百分,并且有能力出更好卷子的人,才有资格指责旧的体系教条,考不到六十分,指责旧的考试体系教条,不过是败犬的哀鸣。

    四个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