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两章合一(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两章合一(求月票!) (第2/3页)

颠沛流离,给好多家打过工,人到老年才寻了目前的铁饭碗。

    “你确定要用这个炖鸡?”

    桃花微愣:“怎的了?”

    师傅摇了摇头,或许不是在富贵人家见的呢,反正他又说不清,算了,“没什么,我这就给炖上,早饿了吧?你们呀,也是不容易,刚我们几个伙计还聊你们呢。”

    与此同时,宋茯苓这面已经开始结账了。

    广源店掌柜的,将他代卖的松子银钱一一交给宋茯苓,又将店里的订购的300斤松子银钱21两银递了过去。

    宋茯苓带着这些孩子,给掌柜的、还有那些甭管买没买她松子的客人们,都一人又抓了一把炒熟的放在桌边。

    在离开广源店时,又停点着头冲桌边坐着的那些客人感谢。她心里明白:九十文,没人讲价,大伙你三斤我五斤的买,有的顾客其实是可买可不买,这东西又不是必需品,这都是在变相地帮他们。

    钱米寿也恋恋不舍的和他的贵人挥手,姐姐说,不能在这卖了,能买的已经都买了。

    吉顺店。

    这个店由于招待过好几拨枣红牌队伍,包括大红牌队伍,无论是掌柜的还是客人,也就不那么热情了。

    主要是,见着第一批难民主动帮忙,见着第二批帮,第三第四,有讨要的多了就给同情心磨没了,当然了,最主要的也是帮不起了。

    虽然这些个娃子们和那些主动过来讨要的不太一样,听听,小娃子们嘴里一溜词,听着都新鲜。

    “天下松子难磕,我家松子用手剥。”

    “健脑补脑,延年益寿。”

    “食健身心,这叫食疗。”

    蒜苗子补充:“九十文买了不吃亏,买了保你身体棒棒。”

    吉顺店的掌柜的叹了口气。

    宋茯苓也让弟弟妹妹们别喊广告了,没疗效。

    对门口看守麻袋的郭家姐姐使了眼色,干脆让郭姐姐给娃子们带走,回去吃饼子。大家从早上到现在就没吃,要不是有银钱在当精神食粮,别说孩子们了,她都得饿瘫。

    “看在老白的面儿上,我就留五十斤吧,给贵客预备着。唉,就只能这些。你们也别在店里卖了,我这里人多眼杂。”

    五十斤就很好了,本以为掌柜的不会留,宋茯苓笑容满面点头。

    宋茯苓自个儿将一百多斤的松子袋子背去吉顺店后院。

    没人帮她了,娃子们和郭家姐姐走了,另几个姐姐和宋金宝送完货就回去了。

    那头一堆活,宋金宝眼下不仅得看车,小小年纪得费劲给客栈劈柴,柴火用的太狠了,能劈一些是一些。

    姐姐们也是如此,即便不炒松子,给人大缸水用没,也得回去打水挑水,给大缸水填满,别影响客栈使用。而小武早在午食就赶回了店里干活。

    宋茯苓倒出一半松子,自个又用秤量,是今儿现学会的看秤,可以这么说,今天也是极其锻炼她。

    将松子按照人伙计吩咐,摆好放好,背起剩下的半袋子又赶回前庭,抹了抹头上的汗。

    掌柜的扒拉算盘,宋茯苓笑着说:“承您惠顾,也多谢您照顾,共三两半银钱,我给您后院袋子里有多放二斤,能力有限,总之,掌柜的,谢谢了。”

    掌柜抬头,第一次正眼打量宋茯苓。

    难民他这店里见多了,基本上从幽州城往外倒动的难民,有一半要经过他这,是必经路。

    可老白给介绍的难民,你还别说,挺懂事儿。一个女娃娃不仅会算账,而且还知道尽量不让老白搭人情呢。

    与此同时,跟郭姐姐回去的娃子们已经开造上了。

    饼子蘸着汤,香,真香。

    一个个狼吞虎咽饿坏了。

    有的娃吃的急,呛住了,给嘴里的饼子呛了出来掉在衣襟上,他再捡回去重新往嘴里塞。

    有的小娃吃的直噎,噎的大丫她们这些当姐姐的紧着给喂水:“慢点慢点。”

    钱米寿也噎的小身体一挺一挺的,吃的很急却推开递过来的水,抄起一个饼子就要往外走。

    桃花眼疾手快一把给他脖领子拽住:“干么去?”

    “给我姐送饼子去,嗝,”打个嗝,钱米寿挣扎起来,让桃花松手:“我姐还没吃呢。”

    “你吃你的,等会儿我送。”

    钱米寿不听,凭什么等会儿。抱着饼子非要去,他的姐姐有他,不指望别人送。

    钱米寿这话,算是提醒了一众抱着饼子啃得欢的娃子们。

    宋里正的小曾孙女奶声奶气道:“对啊,胖丫姐姐还没吃哪。”

    高屠户的双胞胎孙子跟着嚷嚷:“我们一起去给胖丫姐姐送吃食。”

    蒜苗子用小脏手拿起一个饼举起来道:“给胖丫姐姐吃俩。”

    “不不吃俩,给吃仨。”这是个饼子塞满嘴,一边往外喷饼子渣一边急着提意见的娃。

    就在后灶房里正叽叽喳喳时,宋茯苓已经背着剩下的半袋子松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