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原来是包税权

    第197章原来是包税权 (第2/3页)

。而且别忘了,当时那两艘船也同样没了。按照官场规矩,丁远歆想要继承的话,他就需要自己出钱来填补亏空。这里里外外加起来,就让丁远歆很肉疼了。

    然而再怎么肉疼,总不可能放弃继承卫指挥使一职。丁远歆就估摸着算了算,身边的银子已经不怎么够,回灵山卫一趟也太麻烦,而且更怕夜长梦多。于是无奈之下,就找到了一家借京债的店铺。

    在明朝当时,借京债相当盛行,因为有着很庞大的需求市场。

    期满官员和新入朝的士子,他们都想要好一点的新官职。但这些人并不是人人家中有矿有田,许多人还是贫寒出身,那怎么办呢?哪里来银子打点呢?于是京城里的一些店铺就出借京债,借高利贷给这些官员。

    当然,敢做这样的生意,这些店铺的背景都相当的深。他们根本不怕这些官员赖账。甚至还明码标价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替着送礼(有银子也不一定能找到门路);锦上添花(如果有政争双方,不见得送两份礼?就让这些店铺出面,谁赢了就送给谁);甚至还有挑选官职和解决麻烦(只要肯花钱,大多数事都可以解决)。

    可万万没想到,让丁远歆吐血的是,那家店铺根本就不肯借。

    借给文官没什么风险,文官在衙门里随便玩些花样,还清这笔债务那是小意思。借给武官风险也不大。他们起码也可以吃空饷。

    但卫所的武官还算是官员吗?就一个大农庄的庄头,军屯田是有定量的,卫指挥使的每年收入也差不多已经固定。你想怎么还呢?

    倒不是这些店铺真的没办法,而是嫌弃麻烦,看不上这种“小生意”。难道就为了这区区几千两,跑到你们灵山卫去要债?这不是主动上门挨揍吗?如果动用厂卫或者官场的关系,代价可能还会超过这几千两,那更是得不偿失。于是就不怎么有兴趣。

    到了此时,发觉被拒绝,丁远歆已经被彻底惹恼了。平时文贵武贱,被鄙视也就算了,现在连借京债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