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初窥电影界

    第三百九十三章 初窥电影界 (第2/3页)

以!”

    “啊?哦,呵呵。”

    黎厂长郁闷,夏刚欣喜,冯裤子咧开一嘴烂牙,欢(ma)喜(le)若(ge)狂(bi)。

    不知什么心理,他不太想让许非接手《大撒把》,可又没办法。

    二十万爽快敲定,黎宁耐不住好奇,问:“冒昧一下,这部戏的成本预估多少?”

    “呃……”

    夏刚瞄了眼许非,咬牙道:“一百二十万左右。”

    话落,他马上又瞄了一眼。

    许老师奇怪,你老看我干嘛???

    “一百二十万。”

    黎宁砸吧了下嘴,道:“我再唐突问一句,现在拍电影普遍没回报,你为什么要接这个盘子?”

    “喜欢,热爱,不忍让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悄然湮灭。”

    嚯!

    黎、夏肃然起敬,冯裤子he……tui!不过他也想不通,这货为毛要插手,钱多烧的?

    几人谈了一会,大抵商定。

    许方出资,夏刚带团队拍摄,挂青年厂厂标,但青年厂不参与后续分成。

    临走时,他又想起一事,问:“我初入电影界,很多东西不懂,发行方面现在是什么政策?”

    “还不是卖拷贝!”

    “您具体说说。”

    黎宁满脸讽刺,道:“50年代以来,电影施行统购统销,彩色故事片70万一部。改革开放后,提到90万。

    制片厂还是越做越亏,上书反映,又改成卖拷贝。最早一个拷贝9000块,前年提到10500。

    那怎么算呢?

    其中只有35毫米拷贝算钱,16毫米、8毫米面向农村,免费的。”

    这个毫米指胶片尺寸,尺寸越大,银幕清晰度越高。标准银幕便是35毫米。

    “头几年流行艺术片,可艺术片根本卖不出去。于是各家都在拍娱乐片,好歹能挣点钱。现在娱乐片也受限制,得拍主旋律。

    何况票房再好跟我们没关系,我们统计过,制片厂顶多拿15%,大头全在中影手里。

    唉,反正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那以现在的情况,多少拷贝算比较火的?”

    “现在啊,超过一百个就算好。”

    “咳咳!”

    夏刚顿时脸红。

    超过一百个,也就是一百多万的回报,他提一百二十万成本,就算赚也没啥利润。

    许非不以为意,起身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