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青鸾神弩

    第一百一十四章:青鸾神弩 (第2/3页)

从弩背上落了下来。

    接着,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了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凸起装了上去,然后拿出一个巴掌大小,圆乎乎的“木球”。

    木球的一端有一根小铁钩,将铁钩勾住弓弦,然后摇动另一边的手柄,便能像钓鱼竿收鱼线一般,将十根弓弦一同拉起,快速上弦。

    不过十几息的功夫,徐锐已经重新换弹上弦,扬手又是一轮快射,十支弩箭又一次正中各个把心,看得众人惊愕不已。

    其实这把手弩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是徐锐在上面应用了几个关键的小技术。

    首先,他将弩箭的箭头从三角形改成了成圆柱形,又在弩箭射出的卡槽内留下了螺纹,这样当弩箭被弓弦带动射出来的时候,便会如子弹一般开始旋转,大大加强了飞行的稳定性。

    其次,他运用了枪械的三点一线瞄准原理,在弩背上加装了瞄准槽,并通过实验计算出弩箭的飞行轨迹,并不断调试和修正瞄准槽的角度,使瞄准槽极为精确,在短距离内,没有大风的情况下,能做到指哪打哪的惊人效果。

    第三,他采用了弹簧原理,将基本“标准化”的弩箭装在弩背上的弹夹之中,实现了与枪械类似的供弹方式,再用简单机械,将十根弩弦对应十根弩箭,实现连发。

    最后,他用绞盘原理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上弦器,如鱼竿收线一般帮助弓弩快速上弦,大大缩短了弩箭的火力真空期,并解决了弩箭无法在马上上弦的问题。

    当然,世上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实现了这么多功能,自然也会留下一些缺陷。

    例如因为弩箭需要在螺纹之中旋转,大大降低了初速,也就降低了射程和威力,所以这支手弩的有效射程只有区区二十米远。

    再例如木质卡槽毕竟不如枪械的钢制枪管那般耐用,每射出大概五六十支弩箭,手工雕刻的螺纹便会被磨平,失去效果。

    好在徐锐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弩箭射出的卡槽可以更换,才没让这支手弩太过短命。

    还有,这个世界毕竟还处在冷兵器时代,所有的配件生产全都采用手工制作,要让包括弩箭在内的所有配件实现“标准化”不仅需要技艺高超的工匠,还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

    在选件的过程中,被淘汰的不合格零件甚至远超合格产品,这样一来便大大增加了这支手弩的成本,并提高了使用风险。

    要不是徐锐对自己的射击技术极为自信,并且这第一批配件都是他自己精挑细选的,否则他还真不敢让活人持靶,更别说去射安歌头上的苹果。

    毕竟只要配件出现一点点瑕疵,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意外。

    这些细节在场之人是不明白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出这支手弩的价值。

    要知道训练一个合格的弓手至少需要三年,而训练一个合格的弩手则只需三个月!

    能够快速上弦、连发并且射击精准的弩箭代表什么?

    普通步兵将获得与骑兵一战的能力,万金难求的神箭手将变得无关紧要,战争成本大大降低,那简直是一场战争革命!

    几位将官哪里还能看得下去,顿时一窝蜂地围了上来,一个个都红着眼睛,像是饿极的鲨鱼。

    肖进武乃是武圣弟子,武艺了得,只不过他为人低调,而且地位不低,用得上功夫的时候很少。

    可到了此刻,他早已将风雅丢到了一旁,脚尖轻轻一点,身体立刻从地上飞起,如同水中游鱼一般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越过众人头顶,第一个来到徐锐面前。

    徐锐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便只觉眼前一花,手中的弩竟已经到了肖进武的手上。

    肖进武双手抱着那支手弩仔细端详一翻,突然扬弩朝一旁的廊柱扣下扳机。

    “当,当,当”三声脆响,三只巴掌长的弩箭准确钉在廊柱之上,与他想射的位置分毫不差。

    “嘶……”

    肖进武心中没底,到底没敢去射活人所持的箭靶,可即便只是这样一试也令他惊愕不已。

    他虽是武圣弟子,可对弩箭射击最多只比普通弩手强上半分,仅仅这等水平也能做到指哪打哪,这支手弩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器!

    “它叫什么名字?”

    肖进武沉声问到。

    他对这支手弩越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