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星河大学堂

    第四百六十章:星河大学堂 (第3/3页)

千人。

    其实这也是因为徐锐对直接挑战持续两千多年的教育制度没有信心的原因,害怕准备好满桌子菜之后,入席之人却寥寥无几,会打击办学者的信心和热情。

    毕竟在另一个世界里,旧学术、旧观念的生命力顽强到可怕,甚至经历了战火遍地、国家重建、将民族文化推到重来(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等),才真正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体系。

    可是徐锐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毕竟还处在分裂状态,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竞争令新思想、新学派、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及传播速度都要远远高于大一统的王朝。

    再加上徐锐通过朝堂、仕林和报馆发起的三位一体宣传攻势用力过猛,又有宏威皇帝的绝对支持,诸子大拿的鼎力相助,星河大学从一开始就成了一颗人人侧目的掌上明珠。

    八月初,经过初步统计,徐锐发现星河大学的报考人数竟然高达六万之多,几乎超过他心理预期十倍有余,而且随着报名截止日期日渐临近,报名人数还在呈爆炸式增长。

    预计到开考前,这个数字很可能会突破十万大关,要如何满足十万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便成了新的难题。

    时间仅剩一个月,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支持大规模扩招,而且为了争取广泛支持,徐锐在学生成分上对勋贵集团做出了很大让步。

    第一批招收的一千名学生中有三成半的名额给了权贵和官员子弟,能够招收的寒门士子仅仅六百五十人而已。

    相对于报考人数中高达九成的占比,这样的配额将进一步挤占寒门士子们的空间,若是处理不当说不定会弄巧成拙,激起学变,得不偿失。

    何况就算不考虑寒门士子,因为报名过于火爆,宏威皇帝又十分护犊,大笔一挥便将所有皇子皇孙纳入了大学内定的免试入学名单,仅此一项便占去了一百多个宝贵名额,造成的结果便是连户部尚书杜若这等高官的嫡孙都必须真刀真枪地参加考试。

    为了帮孙子争取一个板上钉钉的机会,杜若是穿街走巷,最后竟找到了辽王亲自上门与徐锐说情。

    可是徐锐犹豫了一宿,还是拒绝了开后门的请求。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徐锐宁愿自己顶着压力,也绝不会从一开始便把歪风邪气带入校园。

    不得已之下,徐锐只有在八月底进行了一场临时加试,从将近十万考生中筛选出最为优秀的五千人来角逐最后不到九百个入学资格。

    除此之外,徐锐还临时建立了一所以培养高级技工和行业骨干为目的的技校,以接收大学落榜学生,大量分流迫切需要养家糊口的寒门士子,同时为工厂提供最需要的技术型劳动力。

    而等到九月初一午时,星河大学堂的开学典礼正式结束,一场前所未有,轰轰烈烈的入学考试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无数学子比肩继踵,踏上了彻底改变命运的独木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