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想要封王

    第四百二十七章 想要封王 (第2/3页)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说法。做为少数民族,往往从出生之时就会受限的,出身注定他们一生中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像是什么高居庙堂之上,对不起,那是想都不要去想的事情。

    如此一来,一辈不如一辈,加上生长环境的恶劣,苗民的生活便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一直到朱祁镇在南京建了南明,为了更快的完成休养生息的目地,加大了赋税,这让原本生活就并不是很好的苗民很快在负重之下,生活变得水深火热起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正当苗家苦不堪言之时,岷王的说客来了,许下了重重的好处让苗家的一些首领们动了心。在然后起兵至今,当出了自己的家乡,出了云南一路向广东而来,终于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富庶,相比之下,似乎以前他们的生活也太过清贫了。

    乍然暴富之下,往往会让一个人头脑发昏,行事改变。如今的苗军就是如此,他们在并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攻下了一些城池,然后抢到了很多的好东西之后,心中的那一丝贪婪便无法在被扼制,渐渐让他们喜欢上了这种大抢特抢的感觉。

    岷王一系的主力还在一边消化着到手的城池,一边不断征兵巩固着自己的实力;交趾军队也在攻陷城池的时候,不忘记把好东西还有一些人口向着自己国家转移;只有苗军,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城池,也没有想过要问鼎天下,他们更加看中眼前的好处。

    说是鼠目寸光也好,说是胸无大志也罢,总之他们攻城是最凶的。往往攻下了城池之后就是连抢数天,然后就会丢下这里,奔着新的目标前进,继续攻城的步伐。

    边抢边走之下,反倒是让人数最少的苗家产生出了最大的破坏力,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他们破坏掉的城池和州府竟然达到了十几座,受灾的百姓人数达到了百万以上。

    分成数支的苗军,就像是一群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庄稼是寸草不生,百姓流离失所。

    按说大明的南方已经很多年没有经过什么战乱了,百姓还是富足的。换成其它军队来到这里,想要筹措军粮都不是什么费力之事,可坏就坏在来的是苗民。他们不止是抢粮食、抢银钱、抢女人,同时那些吃不了的东西他们还放火烧掉,似乎就是为了发泄这些年所过的困苦生活一般。

    这样的做法自然让云南、广西、广东三省的灾民是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后来,许多百姓知道了苗军的所为之后,不等他们打过来就拖家带口的背井离乡而走。

    虽说人都不愿意离开生活许久的家乡,可是相比能够活着,还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离家出走。只有一部分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选择留了下来,一幅死也要死在家乡的样子。

    苗军之灾不压于天崩地裂之难,这一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在南明朝廷的大殿上被公然的说了出来。

    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