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振华自行车厂

    第286章 振华自行车厂 (第2/3页)

 “老板,这个振华系如今有些强势啊,据说其火柴的日产量达到了十万盒,还在大竹和成都各开了一家火柴厂,这是要奔着垄断后方火柴市场的架势去啊!”

    重庆,一处豪宅中,一个西装男子正对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汇报着。

    这个中山装男子不是别人,而是此时四川首屈一指的府上,民生公司的老板---卢作孚。

    民生公司主要业务是航运业,但现在已经开始涉及纺织、煤炭等行业。

    而卢作孚则是担任着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常务次长和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

    民生公司的实力毋庸置疑,在抗战前就垄断了长江上游的航运。

    而趁着抗战期间很多工厂内迁的机会,民生公司也在不断兼并其他内迁的工厂并不断壮大。

    这种情况不只是民生公司在做,其他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都在这么做。

    民生公司只是作为地头蛇兼并外来企业,而孔祥熙、宋子文等四大家族的企业则是过江龙,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断兼并其他中小企业。

    国民政府的后方经济本来就混乱,中小企业的处境并不好,要么报团取暖,要么被别人吞并。

    最狠的还是四大家族下辖的企业,兼并最厉害。

    像冷杰创建的振华系工厂则是靠着资金实力和行业选择不断壮大。

    火柴厂不需要技术含量,只要价格合适就不愁销路。

    要知道仅仅是四川人口如今就有五千多万,还有云南、贵州、湖南、广西、陕西等诸多省份,对于火柴的需求量很大的。

    正常情况下,一户普通人家一个月至少需要两盒火柴,大户人家的需求量更多,所以不愁市场。

    至于振华化肥厂和振华自行车厂则是因为没人竞争或者竞争不大,也有市场太大、仅有的工厂产能不足的原因。

    “垄断四川都做不到,更别说垄断西南地区的火柴市场了。”卢作孚摇头道。

    “那他们会不会跟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西装男子说道。

    “我们有竞争的地方吗?业务都不重合,何来的竞争?就算是要担心,那也是范旭东这个化工大王去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