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论文的华夏特色

    第12章,论文的华夏特色 (第2/3页)

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的情况。

    如果只是单纯的计算数量的话,华夏这边的科技发展似乎相当不错,可是如果利用它引率来剔除不重要,没有影响力的论文之后,华夏真实的情况是连国际前十都进不去。

    国内的野鸡大学有很多专家、学者、教授之流的一年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期刊上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

    说出去都会让人笑掉大牙,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是和的网络作者写小说一样,灵光一闪,脑洞一开就可以写出来。

    一篇真正自己认真研究之中总结出来的学术研究论文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发表出来,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家或者学者,一年能够发表两三篇学术论文是属于正常现象,发表四五篇就属于高产了。

    这一年发表上百篇的学术研究论文,说出去的真的是笑掉大牙的!

    当然这些人发表自己学术研究论文的期刊一般都是国内的期刊,或者是国际上一些根本就名不见经传的期刊。

    真正有质量、有影响力的还是要数美国的《科学》杂志,还有英国的《自然》杂志,可是即便是像这两个最具有权威性质的科学期刊,最近这些年来,来自华夏的论文也是频频出现。

    一方面自然是源于华夏国内的科技发展确实是蒸蒸日上,国内科研的环境日渐变好,国家对科技非常重视,支持科技发展的力度也很大,自然而然华夏的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因为华夏国内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的风气实在是太盛了,科研人员的晋升、职称评定、绩效与论文发文量挂钩,甚至成为硬性指标;同时学科、高校博硕士点申请、科研机构的排名也将其纳入考核中,甚至连医务人员也不能例外。

    如此浓郁的风气之下,有很多人自身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研究,可是抄袭、东拼西凑的本领却是非常强的,甚至于能够发表到国际上的权威期刊去。

    以至于华夏一边是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被撤稿最多的国家,一些国际重要期刊每当收到来自华夏的论文时都要仔细、谨慎的进行再三的审核,为了自己的权威性,有些甚至拒绝评审来自华夏的学术研究论文。

    “国际权威的期刊收稿要求很高的,我可不想在国内的这些期刊上去发表自己的论文。”

    实在是没有办法,在发布论文的这个问题上,秦毅也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因为身处华夏大学这样的顶级学府。

    在校的学生当中,每年都能够涌现出一些特别牛的人,这些人还是学生阶段就能够在国际上重要的期刊发表自己的论文,所以华夏大学的老师也是会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发表论文要向国际看齐,国内的这些论文期刊就不要去投稿,因为那样不仅仅无法获得任何的名气,甚至还会脏了自己的羽毛。

    “要求高怕什么,就是要求高才好,这样才能够大大的增加你的名气。”

    老头不以为意,科技塔内有的是超越地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