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二合一)

    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二合一) (第2/3页)

    十数封书信自军械所发出去,只十余日从各地便拉回来蛰居老家的各类牛人,其中犹以徐骥最是牛掰。

    说起这徐骥可能有点眼生,但是如果说起他老子,估计大明上下就无人不知了。

    徐骥的老爹便是与宋应星齐名的科学家徐光启,不过徐大爷比宋大爷混的好,历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内阁次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

    徐大爷病逝于崇祯六年,留下《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考工记解》等大作。

    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军事等方面堪称专家,如果这时也有后世般的各类名头,这徐大爷一人头上的名头可能会是这些:

    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儒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土木工程学家……

    而且个顶个都是佼佼者,放眼后世,若论名头,恐怕只有一个郭姓的大佬可与之媲美,只不过这老郭名头不少,真的有几分能耐不得而知。

    哦,跑题了,徐骥虽然没有他老子在儒学上的造诣,参加了五次科举依然是个老举人,但在其父所涉猎的其他领域,算得上旗鼓相当。

    徐骥年纪与宋应星相仿,虽与之相交甚少,但却听说过军械所的名头,听说那是匠人们的天堂。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得了宋应星之邀,二话不说便从老家上海县一路乘船来了京城。

    刘鸿渐喜得大佬自然高兴得不行,甚至在军械所开了大宴为徐大爷接风洗尘。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宴会上只简单了聊了一句,刘鸿渐便乐开了花,又捡到个宝贝呀,都是好大爷!

    三月二十九,崇祯下了早朝摆驾西山。

    虽然早便得了崇祯大叔要来巡视的信儿,但当崇祯一来,刘鸿渐的脸都绿了。

    崇祯大叔不是一个人来的,风风火火的带着一应侍卫、内侍、仪仗队足足有八九千人。

    就这还是崇祯一再精简了队伍,否则按照往常礼制,崇祯出一次宫门至少要两万人。

    由于崇祯此番本就是借着巡视的由头来春游,随行之中少有的还带上了周皇后以及坤兴和昭仁二位公主。

    近万人一下子涌到了军械所,直把刘鸿渐整的手忙脚乱。

    未婚妻坤兴见了刘鸿渐深施以礼,见到这娇滴滴的小妹妹刘鸿渐直挠头,包办婚姻,罪恶的旧社会呀!

    招呼孙秀秀、杨雪二女将周皇后、二位公主等一应女眷领上了山,刘鸿渐自己则与崇祯去了军械所。

    最兴奋的还是军械所的匠人们,一众匠人得知天子前来,这还得了,全部撂挑子热泪盈眶的来跪拜。

    天子来看他们了,看他们这些被朝廷无视、被文人轻视、被士绅蔑视的苦命人了,谁能想到有生之年得见天颜?

    崇祯见到跪倒一地的匠人也是感慨万千,正是这些曾被朝廷、被他忽视的匠人,武装了他的军队、帮助大明驱除鞑虏、扫灭了一切宵小。

    “王二喜,宣旨吧!”崇祯叹了口气道,迟来的恩旨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大明之匠户制,本为统一户籍之管理,然积弊良多,致使万民以匠人为耻,工学为之倾颓,实乃朕之过也。

    古人有云,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朕思虑万千,为天下之匠人计,为大明之工学计,敕命废除匠户之籍。

    凡匠人子弟者,皆可经商、科举、务农等,其身自由,其业亦自由。

    废除匠人之轮值,凡天下匠人,皆可至京城之西山军械所参与评级定薪。

    凡天下之匠事,无论朝廷抑或各地勋贵、百官,用工皆需雇佣发银。

    朕之大明,需百姓为基、匠人为砖、文人为骨,朕之期许,万民奋勇,为大明之中兴奋进。

    钦此!”

    王二喜宣读完毕,把圣旨一合交给了身后的小黄门。

    此圣旨以诏曰开头,诏者,告天下也,是皇帝最正式的旨意,崇祯就是要告知天下,大明变了。

    祖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