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永别了,大叔

    第643章 永别了,大叔 (第2/3页)

十三位。

    按理说,皇帝给自己修陵寝都是在生前,并且一般是提前数年,甚至在皇帝还健在的时候自己的陵墓都已经修葺完毕。

    但崇祯大叔从政十九年压根就没空去给自己修陵寝,或者说是没钱,还是真没钱。

    一直到第一次鸿门宴结束国库有了余银后,崇祯大叔才开始着手修葺陵寝。

    也许是当初穷怕了,崇祯修葺的陵寝乃是历朝十二个皇帝中最小的,在今年四月份才堪堪完工。

    经内阁几位大学士一再商议,并考虑了朱慈烺的意见,崇祯大叔的年号被定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关于庙号,大臣们提出以熙、睿、肃等字号,而朱慈烺皆不甚满意。

    最后朱慈烺还是与刘鸿渐商议,太上皇一声皆忧愁幽思希冀大明中兴,不如便以思为庙号,同时寄托二人的感念思人的意愿。

    而崇祯的皇陵也因此落名为思陵。

    卯时三刻,京城、顺天府内的寺庙、道观钟声齐鸣,厚重而肃穆的大明门敞开……

    早在昨日,司礼监、礼部、锦衣卫便着太监们在大明门外设好了大行舆、陈葬仪,朱慈烺身着衰服与同样身着衰服一并文武大臣对着陈葬仪四拜,而后便是一阵哀恸的吊灵声。

    刘鸿渐也在其间,然而他却流不出泪来,并非是不难过,只是这等按部就班的流程让其觉得厌恶。

    在太监的吆喝声中礼毕,六十四个由大汉将军担当的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自大明门行出,接着是一千六百二十八人组成的卤薄仪仗队。

    明甲将军、红盔将军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

    而后便是身着衰服、抬着崇祯棺椁的杠夫们,杠夫队伍为三班,每班一百二十八人。

    早在十天前,杠夫们便在德胜门外开始演杠,杠夫需按正式出殡的规模和要求,先抬着一块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独龙木,大约有万斤,上面放一碗水,要练到走时水洒不出来为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