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深谋远虑

    第59章 深谋远虑 (第2/3页)

 如果狭夷皇国与纽兰联邦提前做好了准备,能够在一年之内击败狭夷皇国,夺回至关重要的南北撒豆群岛,顺带打下被纽兰联邦控制的南珠国,在西东望洋建立防线,巩固帝国的基本盘就很不错了。

    就算在最乐观的人眼里,也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击败狭夷皇国与纽兰联邦。

    其次就是,东进战略求的是全面胜利。

    站在军人的立场上,肯定希望能夺取全面胜利。问题是,在政治家的眼里,全面胜利太过虚幻了。

    不说别的,什么叫“全面胜利”?

    打败所有敌人,逼迫所有的敌国签订投降条约,还是说出兵攻占所有敌国,甚至是吞并所有敌国?

    直接一点,打败了所有敌国之后,又该做什么?

    占领与吞并敌国肯定不现实,在政治与军事上都行不通。要知道,在阿泰战役之后,帝国花了近半个世纪,才基本上稳定了占领地区,对这块只有几百万居民的地方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说得严重点,在上次大战期间,帝国陆军始终没在西部战线上取得突破,就与当地的民情有关。

    既然无法吞并,那么“全面胜利”又从何谈起?

    在根本上,进入工业时代后,除了对荒蛮之地进行开拓之外,开疆拓土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近数十年来,没哪个列强把领土扩张当成发动战争的目的,反到在竭力避免陷入拓地模式之中。

    原因也很简单,开疆拓土在经济上属于入不敷出的亏本买卖。

    可见,帝国当局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在下一场战争中夺得全面胜利,更多在考虑如何保住现有格局。

    此外,唐祖德之后的历任首辅全都沉浸在战后虚假繁荣当中,没有哪个真正的感受到迫切的战争威胁,更别说产生警觉,也就没有认真的思考,当战火再一次点燃的时候,帝国到底有没有退路。

    没有退路的话,还有“全面战争”的顾虑?

    所幸,战后的二十年内,帝国首辅换了好几个,海军总司令却一直没有换,直到现在都是祝世建。

    正是有祝世建掌舵,帝国海军才没有偏离航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