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山海路 第一章:魏宋之战(一)

    慢慢山海路 第一章:魏宋之战(一) (第2/3页)

大,自然是那个皮肤不算白,胡渣坚硬稀疏,有些沧桑的人。军中纪律,职位当然不是按照年龄排行,而是按照军功和杀人数量。显然,他是他们五人当中军功最多,杀人也最多的人。他们隶属于黑甲营,这是大魏最著名的敢死之军,在别的队伍编制当中,黑甲营的伍长相当于队长之上。当然,他们的军饷也是全军之最。

    伍长吴修,魏国樊城人,虽然自幼父母双亡,但是靠着自己父辈开垦的土地也能无忧度日,后来大周各地藩王被逼叛乱,大肆抓壮丁,不得已逃难流浪至魏王的就藩之地,当是魏王为天子靖难,四处募兵,吴修也就稀里糊涂的从了军,不想当兵的他最后还是个当了兵,仿佛冥冥中是命运的安排。靠着小时候跟村头大爷修习的一身外家功夫,在军中及其活跃。平定蜀王之时,他被调入黑甲营,当是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后来他的伍长战死,便顺理成章的成了伍长。跟如今的队伍相处,已五年有余,大小战斗近百场,无一人死。但是这些年的战斗,显然无法跟三天后的生死决战相提并论,他不敢保证,眼下的这几个生死兄弟还能活几个。

    老二韩东来是个能手,五人队伍里只要是跟吃沾边都由他亲自动手,他是贵族出身,父亲接手家业之时家道开始中落,轮到了他已经无力回天,只得变卖家产度日,他也是一个不争气的主,整日花天酒地,不到一年便卖了祖宅,之前韩家兴旺之时那些阿谀奉承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没有一个收留与他,本想投河一死了之,在河边徘徊之际,一位路过的算命先生叫住了他,那算命先生说:“大丈夫马革裹尸而还,我看你有一身童子功夫,为什么不去战场上杀敌报国?”韩东来左思右想,最终转身到了征兵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几番辗转便成了魏王的兵,最后也进了黑甲营。

    此时牛腿已经彻底熟透,肉香四溢,他击掌笑道:“好了,可以吃了!”

    身材高大,体型壮硕,皮肤黝黑的老三第一个站起身,也顾不得烫手,抓下一大坨肉便要吃,老二韩东来骂道:“曹家宝!你他娘的懂不懂规矩!”

    老三曹家宝立马一个献媚眼神看向老二韩东来,挠挠头,憨笑道:“我当然懂了,我这是给老五拿的。”说着,便将一大坨牛肉递给那个细皮嫩肉的少年。少年也不客气,接过了牛肉大快朵颐,不时称赞老二韩东来的手艺。

    老的,要照顾小的,这是吴修的规矩。没人敢不遵从。

    接着便是短小精悍沉默寡言危险又安全的老四,他叫黄二,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就叫黄二。他倒是个地道庄稼汉子出身,家里田被征收了,不想家人饿死,便从了军,每月家中官府按照他的军饷扣掉一半给他家人度日,日子也算过得去。之所以活到现在完全是因为在战场上见血疯魔的打法,这正是他危险的原因。关于这个秘密也只有吴修知道,私下里吴修问过他,他说自己怕血,见到血大喊大叫,乱刀挥舞砍人完全是出于本能。他不是什么有职位的士兵,当兵当的晚,虽然在五人中年纪最大,但是只能排行老四。

    老三曹家宝早已忍无可忍,人如其身,是五人中最能吃也是吃相最难看的那位,用老二韩东来的话说,比猪吃潲水还难看难听一些,边吃边念念有词,腮帮鼓着发出喔喔的声响。以此来看,老二韩东来的比如确实不算过分。他倒不是个无家可归的,家中父母健在,也有几亩良田,还经营着一家铺子,二弟还是个名副其实读书种子,如今已过了县试,取得了秀才的资格。他参军,完全是被父母要求的,这并不是他父母偏心,而是因为他天生蛮力,生来一个猛将坯子,他父母希冀着曹家能有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他天生神经大条,也倒乐意去,并没有什么怨言。

    老二韩东来割下一块牛肉,递给小口喝酒的吴修,“老大,趁热吃吧。”

    吴修摇摇头,“我不饿,你们吃吧,今天肉管够,不够我再去老郭那里拿。”

    韩东来悻悻然,坐下默默喝酒吃肉。

    吴修看着烟雾缭绕的天空,天快黑了。酒和火并不让他多么寒冷,他想着三天后的生死大战,两国倾注全国之力,定会拼的你死我活。这些年跟着魏王攻城拔寨,已取得宋国四分之一领土,他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大战。

    但是宋国毕竟国力雄厚,屡屡退兵,就是为了一个机会,一个决战的机会。

    这本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他当下的任务就是带领自己的五人队伍尽量在战场上多杀人,然后争取都活下来。等到战争结束,他便要回到家乡,用这些年的军饷在家乡盖上几间屋子,在自己的那块小田里种满庄稼。

    细皮嫩肉的少年老五不胜酒力,已沉沉睡去,老三曹家宝将自己厚厚的棉衣盖在他的身上,老五与他的弟弟年龄相仿,又是个可怜人。他虽然生的恶人模样,但他心肠颇慈,便有些怜爱于他。老五无姓,只知道自己叫平儿,他娘是风尘女子,说他是无根无萍的野种,一气之下跑出了那座淫楼,谎报年龄从了军,如今也不过是十九岁罢了,他善使双刃,身法灵活,游斗于其余四人之间,哪里需要帮忙他便会神出鬼没的出现在那个人身边,这也是他进入黑甲营的依仗。

    老大吴修,老二韩东来,老三曹家宝,老四黄二,老五平儿。这天都大醉而返。

    向东五十里之外,反观宋军,军容有序,将士们轮番吃饭,轮番值岗,大多都沉默不言,一片萧杀之意笼罩整座大营。主帐之内,端坐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老者,发已半白,神情有些憔悴,此时有斥候来报,那斥候道:“报大将军,魏军大营埋锅做饭,喝酒吃肉,锣鼓喧天,异常嘈杂。”

    老者便是宋国刚刚上任一年,但有着辉煌历史的大将军,韩通。本已归隐田园的他,临危受命,上任之时大宋的疆土已有四分之一落入魏国,一年来韩通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为的就是有一次决战之日。这个日子韩通整整盼望了一年。

    他的学生们都败在了魏王之手,不得已而受皇命上任,为时有些晚,但并不是无药可救,三天后的那场大战如果胜了,不仅可以收复丢失的四分之一国土,甚至还能打消魏国的锐气,五年之内魏国再无攻击之力,五年时间他会在大宋边疆修筑城墙,到时候再以守为攻,魏军再休想踏入大宋土地一丝一毫。之所以这么想,他是有依仗的,因为两国世人皆知,韩通防守,天下第一。

    想归想,但他绝不会小看魏王熊心一丝一毫,魏王用兵神鬼莫测,不只是他的弟子们,就连他都在一两场关键的战役里吃了灰,而且还是被以少胜多,他看着座下的几位文武,“通知下面,全军严阵以待,以防魏军夜袭。”

    邙山,地处宋国西部,但如今已是魏国东部的疆土。三座山峰两矮一高,主峰纤细婀娜,如少女曼妙身姿,所以被称为玉女峰,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之前,山上神仙游戏人间,爱上一位山下女子,相处十一年,女人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后来山上修士受宗门之命去了别处,可以算是不告而别。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日夜期盼,男人始终未归,后来女子行为感动了山上大能,施了神通将女子和孩子们日夜期盼之地化做三座山峰,女人和孩子们也被带入山上宗门,修炼仙法。这三座山峰就是邙山三大主峰,邙山物资丰饶,野果奇花灵药遍布,恩泽周围百姓。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邙山是他们的圣山。魏王熊心和他的老师文若行走于山脚之下,熊心抬头仰望,主峰玉女峰高耸入云,“老师,这民间传说是真的吗?”

    文若若有所想,道:“多半是真的。只是民间可能有夸大的成分。”

    熊心点点头,有些黯然,问道:“真的有如此大神通,凭空化出一座大山吗?”

    文若望向浩瀚的平原,微微点头又微微摇头,“也许有,也许没有。我不曾见过。”

    熊心折下一根树枝,轻轻摇晃后指了指远处宋军的营地,“听谍报上说宋军严阵以待,似乎是害怕我们袭营,我们这样一搞,倒是让他们很紧张,这韩老儿很谨慎啊。”

    文若淡淡笑道:“魏王用兵如神,韩通之前吃过亏,人之常情而已。”

    熊心扔掉树枝,朗声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韩老儿多虑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唯有决一死战。”

    他突然又笑起来了,“长戟百万,吹牛皮!虽然我魏军的数量不如他们,但是个个能以一敌十!让他们吃吧闹吧,吃饱喝足然后睡大觉,我亲自带着近卫营值岗,后天大军整装列队,大后天必须要让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去给我杀敌!”

    文若突然问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魏王攻下了宋国,打算如何处置宋国皇室?”

    熊心微微皱眉,这不是文若第一次问他这样的问题,往往他都以还未攻下,等攻下再议为由拖延过去,今天,他依旧还是没想好,便问道:“老师说要如何处置?”

    文若看着他,道:“不杀,善待。”

    熊心问道:“为什么?”

    文若接着问道:“魏王可要做天下人敬仰的明君?”

    熊心笑道:“当然!”

    文若话音和煦,缓缓道:“宋国国祚一千余年,放眼古今也属首屈一指。宋国又以以仁治国为本,老百姓对宋国皇室的感情根深蒂固,魏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