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 第九章 有察司

    第一卷 王朝 第九章 有察司 (第3/3页)

对外扩张的需求,逐渐扩张成为如今的疆域——五邦三十三郡。

    建朝之始,钻石主邦的疆域在五邦中是最大的,属于四邦拱卫主邦的架构。后来随着王朝的不停扩张,由于中心主邦空间没有延展性,其余四邦的面积屡经扩张之后已经远远超过主邦。加上世家门阀力量的膨胀,中枢的控制力已隐隐有下滑的趋势。

    由于世界实在是太广袤了,在王朝不断获得和巩固疆域的同时,也有一些异族择地而居,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在边境,王朝和异族接壤面积越来越多,出于资源及土地的竞争,摩擦纷争不断。

    对内要巩固政权,对外要增加与异族交流,需要将各邦、世家门阀、武道馆、商会、异族等各方面情报收集汇总,加以梳理,供中枢参考,制定相应的内政、外交政策,有察司应运而生。

    以前对于异族是既鞭长莫及,又无暇他顾。现在,随着多边摩擦不断增多、加大,则成为不得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也这是阿历克塞不惜暂时牺牲军中斥候力量,迫切把有察司框架拉起来的原因。

    作为一名君王自然不能事无巨细,什么都抓、什么都管。因此,对于向君王负责的有察司而言,自然尽量抓事物的主要方面。

    至于这个度怎么掌握,阿历克塞则是点到即止。

    之前兴甘提出划调至有察司的斥候,暂时留在边塞,正中阿历克塞下怀,这部分斥候本来对北地形势熟稔,留在边塞可较好保持对北地触角的延伸,使信息源源不绝地传回中枢。

    胸中有沟壑,腹里有乾坤。阿历克塞自然不会因为兴甘的些许瑕疵就降罪、迁怒于他——这是黔驴技穷、无能、软弱的表现。这也是诸臣对阿历克塞敬畏的原因之一——他们无法找到对君王攻讦、弹劾的借口。

    现在,因为利维的事,牵动了很多方面——禁卫军、兵武部、工备部、武道馆、宪兵司……。很明显,有人准备利用这次会审做文章。而无论谁,做什么样的文章,只要事情没有出现失控的迹象,暂且由他去罢。阿历克塞比较好奇,这事还能折腾出什么样的浪花来。

    对于君王来说,遇到难题,总能找到撬动绊脚石的支点,这样的支点往往不止一个。如果多点发力,事情总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刻。

    话题说回到利维这边,兴甘老觉得兴师动众不是办法,他说道:“陛下,您看,这还不是一纸敕令的事儿嘛?”

    阿历克塞摇了摇头。如果真这么简单,干嘛还要就新制大张旗鼓地讨论,直接强行颁布不就行了?

    这就像两个人掐架,不是你死我活的那种,除非都打累了,或有一方打痛了,双方自然就会收手。而双方在角力的过程中,以适当的强硬态度,逐步试探底线。直至有一方占到上风,于是就会说:痛了是吧?要不您看这样,医药费我出,再给您一点补偿,但这块好处,你必须让给我,不然还接着掐。也就是说双方通过利益交换达成妥协。

    而目前,双方都认为没有踩到对方的底线。所以,在打累或击到对方痛点之前,激斗正酣的双方没理由忽然停下来的。

    兴甘还建议,有察司可以倾向于利维这边,至少从搜集证据方面支持利维。而这,也被阿历克塞拒绝了。

    有察司是直接对君王负责不假,但阿历克塞认为有察司不是单一为谁服务的,更不是用来党争的工具。一旦开了口子,以后便会有失控的危险。而一个失控的有察司,想想就会让人不寒而憟。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隐约可以确认一点,武道公会和察卜这边没有明显的牵扯,阿历克塞轻舒了一口气。他和兴甘就一些事情确认了一下看法,然后耳提面命一番,就让他退下了。

    第五日,民众、武师、武徒竞相涌入王城之外的演武竞技场。他们当中,一小部分是试图一展身手,争得百金。而大多数人是来凑热闹,一睹为快的。而这一天,碰巧是利维公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