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迁都

    第四百八十四章 迁都 (第2/3页)

魏国此刻却是无能为力。

    机动骑士几乎都已经尽数调集前线,三千精锐幽燕骑士也折损殆尽,现在的庞德所部精骑却出人预料般的纵横驰骋中原,仿若无人之境。

    而曹彰战死的消息也顿时犹如导火索般起了连锁反应,令东、中两线的局势都不堪重负了。

    经过群臣间的商讨、真执,最终在刘晔的建议下,天子曹叡万般无奈忍痛的下诏宣布,将即日起举行迁都,以邺城为都。

    这一诏令刚下达,中原诸州一片哗然。

    迁都邺城。

    这说明了什么?

    预示着魏国持久经营的中原腹地将出现了破绽。

    迁都邺城等于收缩防线,日后将有河北为基。

    等于将原本是以中原为根基的换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却成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类的说法来将占据中原的王朝追溯为正统。

    如今魏国迁都意欲着什么?

    他们魏军无法抵御汉军的攻势而迁都河北诸州,最终只得闭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观汉军却可以趁势平定中原来宣示己方正统,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诸州,在法理上也将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纲领也将更具有说服力。

    ……

    做出了迁都的决议,天子曹叡神情悲戚的驾车至洛阳南郊陵邑。

    他跪于其父与祖父诸墓碑前,泪如雨下,无比自责的道:“父亲,祖父,孩儿有愧于你们的嘱托,未能护佑好我大魏江山。”

    “现更是让蜀军贼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迁都至邺城,以继续与敌军所抗衡。”

    “孩儿愧对于你们呀!”

    一时间,曹叡于陵前大哭许久。

    将近半月。

    魏国迁都已经基本完成,随后天子曹叡下诏命东线曹休、中线司马懿陆续放弃淮南、宛城等战略要地,率部且战且退。

    由于中原已经形成乱局,在坚守前线已是无任何异议。

    随着魏国迁都,战场局势再度瞬息万变。

    进取淮南诸地后,关平顿时分遣石苞、州泰为将各领一军两线入徐,协助陆逊逐步攻略青州黄河已北的平原郡等腹地。

    又任命黄权坐镇寿春,以主持战后的治理恢复事宜。

    随后,关平调集五万大军直直进军中原腹地,凭借强大的威慑力以及号召力,沿途陆续收复各部起义军,大军一路增长至十余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