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后一战

    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后一战 (第2/3页)

但即便如此,曹真再度率军出战,依然在交战之间无法奈何汉军。

    两军间再度僵持。

    另一面,关平亲自坐镇洛阳,并遣州泰领归附的吴将全琮、宋谦率部向西进攻潼关,以从东侧威胁长安,迫使魏军无法全心全意与己方交战。

    ……

    汉建兴五年,九月。

    秋收时节,关中方面汉、魏双方已经对峙接近大半载岁月,汉军屯田的效果已经显露无疑,整日组织民众割麦,收获极为丰收。

    反观魏军,所据之地,收获压根是入不敷出。

    毕竟,关中最为肥沃的渭河平原都被诸葛亮牢牢占据,他们哪还有何收成可言?

    僵持了大半载,关中战事还没有进一步的新进展,可河北诸州方面的供应却已经难以维持。

    最终,魏国高层一致商议,由天子曹叡下诏,命曹真率部坚壁清野,率部撑竹筏从蒲坂津渡过黄河,进入河东固防。

    由此,关中之战并未爆发大规模战事,在僵持消耗中以魏国方面的撑不住而告结束。

    汉军正式收复西京长安。

    由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已然实现一个。

    这一刻,汉军上下再度爆发出了极强的信念。

    或许即将就要开始最后一战了。

    胜,则大汉三兴汉室,一统天下,结束乱世。

    他们亦将成为新天下的开国功臣,足以留名青史,令后人世世代代传唱着。

    可惜就在平定关中的这一载,尚书法正却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五余岁。

    对于这等国之重臣的丧失,天子刘禅痛心疾首,痛定思痛下为法正大肆操办举行葬礼,并追谥为翼侯。

    并赐爵其子法邈关内侯,敕封奉车都尉,汉阳太守,继续留于大将军关平帐下听用。

    待法正下葬,天子刘禅分别写信于国之两大重臣,丞相诸葛亮和大将军关平,询问针对于迁都一事。

    待结果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

    丞相诸葛亮从战略、政治上考虑,认为迁都宜早不宜迟,且成都地处闭塞的西川,交通不便。

    但如今大汉领土已经是空前的强盛,若再以成都为汉都,将对于掌控治理天下极为不便。

    最后,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应立即迁都“长安”以还于西都。

    承继先汉国都。

    这也是诸葛亮在隐晦的劝诫天子刘禅,要以铜为镜,明得失,知晓先汉是因亲贤臣,远小人而强盛,而后汉却因亲小人,远贤臣而衰败。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陛下不可不引为重视也!”

    徐徐看完诸葛亮的劝进表,随即又摊开了关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