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幽幽入道中

    山景幽幽入道中 (第2/3页)

。凌潺相信的是无神论,但是也不能坏了这个时空的规矩,所谓入乡随俗。在者,道学也是修身养性的不二之选,并无坏处。

    殿中央置一祭坛,她收好香灰后,便被一个小道士引入祭坛前,跪在了祭坛前的团蒲上。一群道士手拿拂尘分站与祭坛两旁,远曲道长则站于祭坛与她之间,面向祭坛,手持香炷拜了三拜,小心翼翼的插入祭坛上的香炉中,又让凌潺闭上眼睛,之后做了些什么凌潺就不得而知,只是传来一阵她听不懂的经文,直到良久之后才落下帷幕,朗诵经文之声消失.

    “离忧公主,仪式已成,可以起来了。” 远曲道长对凌潺说道。

    凌潺缓缓睁开眼睛,锞儿在旁扶起了她,此时她的腿已有点微麻,延陵栈也走了过来。

    远曲道长走到延陵楚面前:“师叔,仪式已成,如没有其他事,弟子便先行了。”延陵楚点了点头,示意他先行离开。远曲道长乃一观之主,年长于延陵楚不知多少,竟然称延陵楚为师叔,这使凌潺震惊不已。    “六皇子,公主殿下,平道先行失陪。”远曲道长走过来对凌潺与延陵栈说道。“道长请。”延陵栈说完,一群人陆陆续续都出了大殿,只留下两个小道士在此。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湲儿便已及笄。”延陵楚说道。

    延陵栈答道:“时间就是如此,大哥离开君都也快十六年了。”

    “天色尚早,你与湲儿去我那喝杯茶早走也不迟。”延陵楚邀请道。

    延陵栈笑了笑说道:“如此甚好,我们兄弟难得见面,我正想去大哥这讨杯茶喝。”

    凌潺跟随着延陵栈穿过一条绿荫笼罩的石板路,来到了延陵楚的住处。这里处于平缓的坡地,以坚实的木板为基,一座修建及其考究的木屋屹立其上,木板的边缘则设有方形案几与竹编软席,案几与木屋之间是宽阔之地,可用来练武。木屋三面环绕着高大的乔木,树上绿叶郁郁葱葱,蝉声阵阵,鸟鸣婉转,树下影影绰绰。屋后则是悬崖绝壁,云雾缭绕,如同人间仙境。屋内开阔明亮,陈设简单而不失雅致,琴棋笔墨纸砚样样俱全。袅袅青烟从香炉中徐徐升起,微风轻吹,消散于空中。透过四扇雕刻精美的木窗,崖外的青山白云尽收眼中。光洁的木板从后门延伸而出,空悬于崖上,一副由沉香木制作而成的精致茶具和几张竹席放于其上。而他们要坐的便是那悬崖之上。

    “湲儿,你坐这。”当凌潺正要坐在靠边的位置时,延陵栈指着门前的位置对她说道,而延陵栈坐在了木板靠边的位置,与延陵楚相对而坐,凌潺的前方之景则是青山白云。凌潺知道延陵栈担心她坐那会恐惧,所以不许她坐那个位置,毕竟底下便是万丈深渊,浓郁的云海笼罩,无法窥探其深浅。

    “大哥这的景色真是宜人,终日与山水为伴,倒比我们这些人要惬意许多。”延陵栈感慨道。

    “这便是道的妙处,天人合一,方能体会人世的潇洒自在,惬意美好,这远比庙堂江湖的争斗快意许多。”延陵楚一边熟练的煮茶、润洗茶具,一边答道。

    “如果人人都像大哥这样,那将会变得无趣许多。这的景色固然好,可是也不是能令每个人都向往。”延陵栈望着远处之景。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向往。正如道家常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这便是我们修道之人对待尘世的态度。”延陵楚平淡的说着这些凌潺不甚理解的话,手里拿着茶匙,将碧绿的茶叶轻轻放入已沸腾的水中,并控制着火炉中的火候。

    延陵栈笑着说道:“大哥对人世的理解当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良久之后,延陵楚问:“几年未见,父皇身体可好。”

    “父皇身体还算无恙,只是国事太过操劳。”延陵栈答道。

    延陵楚点了点头,将已煮好的茶盛入杯中。

    “湲儿倒是变了不少,已不是当年那个调皮活泼的小姑娘了。”延陵楚说。

    “毕竟北越国不比自己家好,受了委屈也只能向钟离泠一人倾诉。回国时又中途遇雨,受了风寒,高烧失忆,所以才导致湲儿性情大变。”延陵栈解释道。

    “不过也因祸得福,如今看来湲儿身心已完整了。”延陵楚这样说着,可凌潺却不解其意,不过并未追问。

    延陵栈端起茶杯品尝起来,之后说道:“平安无事便是最好的结果。”

    茶一杯一杯喝着,时间慢慢流过,延陵栈与延陵楚平静的谈了许久。在这里仿若人间仙境之地,凌潺似乎有了一种超脱,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