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等一个机会

    第72章 等一个机会 (第2/3页)

个聪明人啊。西方的一些画家,受到了我们国家文化的吸引,也尝试过以油画的形式表现水墨画的精髓。”

    “结果怎么样?”

    虞驰追问,有点紧张失望,又有点希冀。

    “失败了。”

    虞蒿淡声道:“一方面是文化的原因,毕竟让外国人学习我们的文化,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不用说彻底打破文化的桎梏,化为己用。”

    “另外一方面则是市场的遇冷。”

    虞蒿解释道:“写意国画的精髓,就在于水墨的变化。大家已经适应了在雪白的宣纸上挥豪泼墨,书写黑白淡雅的意境,对于油画浓艳的色彩,也有些接受不了。”

    “再说了,就算有人喜欢色彩浓艳绚烂的画,不是还有重彩工笔么。许多工笔画的色彩,也与油画没什么区别。”

    虞蒿微笑道:“如果不是工笔画的形式比较平面,油画比较立体,恐怕市场上已经没有油画的立足之地啦。”

    虞驰还是不死心,又问道:“那么国人学油画呢,身兼东西方文化两家之长,也不能打破桎梏吗?”

    “我不是说了么,市场遇冷。”

    虞蒿摇头道:“在油画中营造具有国画特点的传统意境,这事说得轻巧,做起来难啊。关键是有人做了,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我记得好些年前,有个画家做了一个实验。同样的主题,他以国画的形式画了作品,然后再以油画形式画了一遍。两幅画拿到画廊寄卖,结果国画当天就高价卖出去了,油画挂了一个月,才以低廉的价格出手。”

    “尽管只是以偏概全,但是也侧面说明了,油画写意的形式,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其实不仅是油画写意遇冷,另外也有人尝试过水墨抽象画,一样是没市场。”

    “毕竟国画的形式,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一代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讲究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脱离了这个标准,注定是冷门、小众,成不了大气候。再有才华天赋的画家,如果方向选错了,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有收获。”

    这是提醒,也是警示。

    虞驰不说话了,转身道:“爸,我去吃饭了。”

    “……”

    虞蒿目送儿子离开,轻轻摇了摇头,又继续看书。

    这事对他来说,无非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就如同翻篇的书页,过去了就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