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改割

    第五百四十五章 改割 (第2/3页)

对赋役,然而,统一赋役,令许多百姓不用服劳役,农闲之时,还可以去做工或者做买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是张居正当时并没有针对商税进行改革。”

    王锡爵道:“而繁杂的商税,不但给商人和工匠,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令朝廷也是得不偿失,因为这些税入多半都没有进入国库。我私以为,若要改革关税,首先第一步就是将商税化繁为简,由朝廷专门派人征收。”

    “繁杂”意味着中央没法控制,道理很简单,朝廷是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收税的。

    就说这过桥费,那肯定是当地官府,或者有势力的士绅在收,这钱是不可能进入国库的。

    化繁为简,由朝廷专门征收,这恰恰就是王锡爵一直以来得主张,其实也是张居正的主张,就是加强中央权力,如此中央拟定的政策,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

    王家屏叹道:“但是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跟张居正一样。其实这种种关税,针对的都是一些小商人,而那些大富商,多半可都是有背景的,他们往往是连一文钱都不交。

    我在卫辉府的时候,曾问过一些商人,为何要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赶来卫辉府做买卖,原因就是如此,一旦朝廷要加派税收,首先遭殃的是普通农民,其次就是这些小商人,工匠。

    如潞王府事件,当时整个卫辉府都被洗劫一空,但那些大地主、大富商不但安然无恙,反而借机兼并不少土地,大发横财,若是由朝廷统一征收,那么我们势必会面对这个问题,若那些大富商、大地主都不交税,那此番变法必然失败。”

    许多人说明朝商税收的少,导致国家没钱,其实不是,明朝的商税问题,根本就不在于税多税少,而在于交与不交,这跟农税是一个道理,大地主、大富商都不交税,税收都压在农民和小商人身上,每回加派税收,洗劫的都是普通农民和小商人,那些大地主和大富商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错误,个个都是岿然不动,有时候他们跟朝廷一块洗劫,有时候在后面怂恿那些小商人、工匠跟朝廷作对。

    这就是关键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百姓们都不看好朝廷改革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如果改善税制,其目的是要减轻所有人的负担,那谁来都行,乞丐都行,我上去就全免了,那除了统治阶级之外,绝对没有人反对,要真全免了,那官员吃什么。

    所以只要是追求改革,不管是哪朝哪代,一定是国家财政出现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国家收入。

    因为如果百姓的生活危机,朝廷只需要救济,而不需要去改革。

    改革一定是要增加国库收入,换而言之,就是增加税入,那么在基本盘不改变的情况下,你不去征收那些大富商、大地主得税,增加出来的税入必然又会落到百姓头上。

    这道理谁都明白,从商鞅到张居正,皆是如此,但成功的是寥寥无几,最成功的的可能就是商鞅,张居正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华盛顿其实也没有。

    问题就在于,金钱与权力的结合,真正能成为大富商、大地主的,必然是依靠权力,那么谁又会用自己的权力去征自己的税。

    故此,百姓对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