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产品线

    第四百七十一章 产品线 (第2/3页)

万事大吉。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庞学林仿佛又回到了去年帮华威研发部研发程控交换机时的场景,开始向华威的研发人员讲解运营商业务的相关产品研发方向。

    这些工程上的难题对庞学林而言难度不大,他只需将现实中华威曾经出现过的产品,一一扳碎了向众人讲解即可。

    比如庞学林给众人讲解BTS产品,便得从基带板,TRX单元、功放单元,合分路器和双工器单元开始讲起。

    从华威最早的BTS1.0,到BTS2.0,再到BTS3.0,相互之间如何一步步进行技术迭代,比如如何将功放和TRX合一,从而避免很多复杂的电缆连接等等。

    当然,庞学林需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有技术层面的内容。

    比如再过个四五年,虽然城市里面年轻人的手机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了,当时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及东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手机普及率还不是很高。

    但是中国移动还是要覆盖农村地区,并且当时移动分家没有多久,网络的核心还是在城市里面。

    如果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面的基站,包括机房,铁塔,备电等,成本很高。

    于是华威就开发出了一种边际网小基站,直接挂在一个电线杆上,立一根全向天线,不用备电,基站直接带光接口板,只要传输拉到就可以。

    历史上,华威就是就靠边际网的小基站,在全国布了很多点。

    由于基站布点以后再搬迁就很困难,而华为通过小基站的切入,逐渐打开了国内的市场。

    甚至因为“边际网”包装得太成功,导致05年以后华威想进城,还特地再包装宏基站,避免“华为=边际网”的影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历史上,华威早期的BTS设备都是模仿国外厂商的山寨产品。

    在01年之前,华为研发对对其他大牌的友商的认识可能差不多,比如爱立信,Moto,诺基亚;其他的友商,比如西门子,北电,朗讯等因为进入时间的早与晚,有些在网的载频多一些,有些市场小一些,但是当时已经是按照上述两个集团来看待友商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庞学林自然无需模仿,他直接给出了华威最经典的BTS312基站收发台的设计框架,然后按照模块化布置研发任务。

    完成了BTS产品的布局后,庞学林又开始了BSC产品的布局。

    庞学林同样拿出了华威历史上BSC的平台中最经典的BCS32,单模块的,一个机柜搞定,支持128TRX。

    别看小,但集成度却很高,一个机柜搞定主控,基站接口,A接口传输单板,TC码变换单元等。

    这些平台基本上都是经过庞学林改进后的设计,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

    未来想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改进,只需要对硬件架构略加改造,支持1万载频不是不可达的目标,无非是多加几个模块而已。

    至于消费电子业务,庞学林直接以诺基亚1100为模板,作为华威的第一款手机。

    在现实世界,诺基亚1100主打实用、低价的直板手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亿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神作。

    历史上,华威就是就靠边际网的小基站,在全国布了很多点。

    由于基站布点以后再搬迁就很困难,而华为通过小基站的切入,逐渐打开了国内的市场。

    甚至因为“边际网”包装得太成功,导致05年以后华威想进城,还特地再包装宏基站,避免“华为=边际网”的影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历史上,华威早期的BTS设备都是模仿国外厂商的山寨产品。

    在01年之前,华为研发对对其他大牌的友商的认识可能差不多,比如爱立信,Moto,诺基亚;其他的友商,比如西门子,北电,朗讯等因为进入时间的早与晚,有些在网的载频多一些,有些市场小一些,但是当时已经是按照上述两个集团来看待友商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庞学林自然无需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