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研究方向

    第四百八十三章 研究方向 (第2/3页)

太阳系中的水星一般,没有大气层,没有水,也没有任何生命的存在。

    而第二颗行星,处于比邻星的宜居带内。

    这颗行星虽然有大气层,但大气压力仅相当于地球的千分之三,而且观测表明,这颗新球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另一个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显然,这样的世界,同样没有生命的存在。

    而第三颗行星,则是一颗冰巨星,距离比邻星超过一个天文单位,除了能够观测到表面的风暴,其他一无所获。

    一个月后,方舟一号最终在距离比邻星两个天文单位外的地方掠过了比邻星。

    即使在这样一个距离上,比邻星在两人的眼中,也只是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暗红色火球,给漆黑的夜空染上了一层别样的霞光。

    掠过比邻星后,接下来还得两年时间才能抵达半人马座α A/B星。

    这段日子,生活就枯燥许多了。

    飞船内该维修的故障也都维修了,每天的观测数据也乏善可陈,完全可以交由飞船计算机自动记录,然后通过庞大的天线发往地球。

    不过庞学林和慕青青倒也并不失落,两人反而很享受现在的时光。

    进入中国太阳世界这么多年,庞学林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赚钱以及产业发展上,根本没多少时间去搞科研。

    荒废了这么多年的主业,这一次,庞学终于有时间好好搞一搞学术研究,他有种乐在其中感觉。

    至于慕青青,能够陪伴在庞学林身边,对她而言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每天朝夕相处,偶尔做做有益身心健康又能促进感情的运动,两人都觉得很满意。

    这天晚上(依旧保留了地球上的二十四小时时间制),做完运动,庞学林搂着慕青青去飞船上的淋浴房洗了个澡,慕青青疲惫地沉沉睡去,庞学林却一时半会儿睡不着,干脆来到了自己的小书房,铺开稿子开始自己的研究。

    因为空间以及所能携带的质量有限,因此,方舟一号上面并没有携带多少实验设备。

    搞不了大型科学实验,庞学林只好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数学猜想的研究上面。

    迄今为止,庞学林已经完成了BSD猜想,ABC猜想,孪生素数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霍奇猜想的证明工作。

    接下来的重量级猜想所剩并不算多,有P与NP问题,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纳卫尔-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大名鼎鼎的黎曼猜想,以及号称迄今为止难度最高的数学猜想哥德巴赫猜想。

    P与NP问题实际上是一种逻辑运算问题。

    打个简单的彼方,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

    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

    宴会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

    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宴会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

    这代表了一个现象,即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

    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

    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

    人们发现,所有的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类叫做满足性问题的逻辑运算问题。

    既然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人们于是就猜想,是否这类问题,存在一个确定性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直接算出或是搜寻出正确的答案呢?

    这就是著名的NP=P的猜想。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而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