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崔晔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268章 崔晔 (第1/3页)

    在大唐的官僚体系当中,长史是一州之副官。

    并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一般由皇族至亲来担任,但一般不赴任。

    那么长史就成了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司马,在大唐时代名义上是执掌一州军务的官职。

    但实际上是个清闲无事的闲官。

    很多被失势后被贬出洛阳的京官。

    都是被任命为远州的司马。

    给点俸禄没有半分实权,只剩混吃等死。

    但是并州大都督府的司马不同,一但北方有了战事。

    并州司马就要担负起很多的职事,掌握很大的权力!

    崔晔,字玄暐,博陵安平。

    当然,与李行周的母族清河崔家是一枝同源。

    历任兵部库部司员外郎、吏部郎中,为宰相狄仁杰所拔,授中书舍人,迁吏部侍郎,转门下侍郎,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历史上。

    704年,宋璟弹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晔也多次进言。

    不久,武则天患病,避居深宫,不肯召见宰相,只由张易之兄弟侍疾。

    崔晔进言道:“太子与相王足以侍奉汤药,宫廷禁地,不宜异姓人随意出入。”

    武则天道:“我十分感激您的厚意。”

    但却不肯采纳。

    705年,崔晔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兵变,拥立皇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因功擢升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武则天对崔晔道:“别人都是受人推荐,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崔晔道。

    “这正是为了报答陛下。”

    同年四月,唐中宗任命术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崔晔极力劝谏,但不被采纳。

    后来,武三思多次在中宗面前进谗。

    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崔晔为博陵郡王,罢去其宰相之职,只让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

    不久,崔晔又出任检校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

    706年,唐中宗听信武三思谗言,贬崔晔为均州刺史。

    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崔晔等人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

    崔晔又被贬为白州司马,削去封爵。

    七月,武三思暗中宣扬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并嫁祸给崔晔等人。

    唐中宗大怒,将崔晔流放古州。

    崔晔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710年,崔晔被追复官爵,赐谥文献。

    718年,唐玄宗将崔晔的灵位放入唐中宗的宗庙中。

    782年,唐德宗追赠崔晔为太子太师。

    而在李行周的这个时空。

    崔晔年轻时以学行着称,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

    662年,崔晔考中明经科,累迁至库部员外郎,后授天官郎中、凤阁舍人。

    701年,崔晔升任天官侍郎。

    他性情耿直,从不私下接受官员请托,因此受到权贵的忌恨,改任文昌左丞。

    不久,武则天对崔晔道。

    “你调职之后,官吏纷纷设斋庆贺,这会放纵他们的贪欲。所以现在我让你官复原职。”

    于是重新任命崔晔为天官侍郎。

    703年,崔晔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

    次年又改任凤阁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此前,来俊臣、周兴等酷吏贪图封赏,诬陷良善,抄没数百家。

    崔晔拜相后,上表皇帝,为他们陈述冤屈。

    武则天感悟,将这些人全部赦免。

    崔晔的母亲卢氏曾告诫他道。

    “我曾听姨兄辛玄驭道:‘儿子做了官,有人来说再不会贫穷了,这的确是喜事;但他钱财充足,这又是让人担忧了。’

    我认为这是很正确的看法。

    近来看见亲戚中做官的,多用钱物奉养双亲,而双亲却不问钱物从何而来。

    如果是自己的俸禄,这是好事;如果不是,那么与盗贼有什么区别呢?

    你如今作官,如果不能忠正清廉,怎能立足于天地?”

    因此崔晔为官以清白着称。

    其实,李行周知道,像崔晔这种崔家的面门人物,有族中来供养。

    又怎么会稀罕这种黄白之物。

    而此时武氏当道。崔晔却不得不出任并州司马。

    而崔晔的兄弟,崔升,儿子崔璩、崔珪、崔璆。

    都占据了并州的主要职位。

    一般来说,外官当然是不如京官,何况还是“司马”。

    但是崔晔这个人还真是有点远见,他早就琢磨着一但北方有战事。

    “并州司马”可就不再是个吃闲饭的闲官,那就时来运转了。

    事实证明,崔晔的政治投机,投对了。

    朴景泰告诉李行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