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多泪的岁月

    第三十一章 多泪的岁月 (第2/3页)

广地的肩膀头:“等走完最后一步,我请客,让你喝个一醉方休!”

    “广地老弟,”丁悦纯盯着他问,“你就这么直接找的张队长?”

    “哎,也不那么简单!”马广地挤挤眼,神秘秘地说,“我找到杨丽丽,杨丽丽找到张队长老伴,七拐八拐,拐了这么个弯儿就拐成了!”

    丁悦纯又问:“空手掏白瓤?”

    “那怎么行呢?”马广地一挤眼,“滚笼子滚山雀还得舍把米呢,我拐到哪儿就给哪儿扔块布料,哈哈哈……”

    “哈哈哈,”李晋使劲抱住马广地拥抱了几下说,“你说孔老二这玩意儿,有些话该批,有些话也准哪,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呀!”

    他们正谈着,潘小彪的爷爷和妈妈到商店买东西回来了。

    “喂,我说李老兄,”马广地朝潘小彪的妈妈和爷爷努努嘴说,“我们一起商量商量吧,潘小彪后来又下决心不离开农场,是考虑对不起柜上,现在……”他刚想说大夫诊断双目失明的意见,怕惹他们伤心,没有直接说出口,“现在看来,怎么也得落点残疾,将来在这里生活起来很困难!”

    “不不不,”潘小彪忍着疼痛说,“我好了,要继续留在这里,你们尽管走你们的。这小煤矿,是肖书记的眼珠子呀……”

    李晋扯一把潘小彪的妈妈来到走廊里说:“大婶,小彪还不知道自己要双目失明,别看肖书记派人到省城、北京,那不过是个心情,大夫说了,双目失明是定了。还是给他办返城,我们哥们儿一起回去吧?”

    “他……他……”潘小彪的妈妈双手捂着脸抽泣起来,“你,你们看着办吧。”

    李晋劝了几句说:“这件事还得你出头,公开把话和肖书记挑明,小彪返城和我们不一样,他这是公伤,返城是回城里养着,要像在农场当矿长一样按月给发工资……”

    “好好好,”潘小彪的妈妈擦擦眼泪说,“也只能这样了。你们没探听一下,小彪的对象还能成不?”

    李晋一跺脚:“没问题,你放心吧,姑娘哭得死去活来,”他接着强调了一句,“给小彪办返城的时候,把对象也捎上,肖书记会同意的。你把牌亮开,手续问题由我们哥儿几个办!”

    潘小彪的妈妈点点头:“那也得等小彪的伤口好利索了。”

    “那当然啰!”李晋说。

    李晋让潘小彪的妈妈进病室护理,把丁悦纯、马广地都调了出来,商量下一步返城手续该怎么去攻破场部这一关,最后议定:现在张晓红正分管这方面工作,直接去找劳资科里的人,他们还得去请示张晓红签字,莫不如直接先找张晓红,请他开个绿灯。

    次日。

    上班时间一到,张晓红按肖书记的要求,就农场招收各地劳力和技术人员问题,研究出了一套政策规定后便来到办公室。他照例翻开文书一上班就送来的文件夹,第一份文件是省转发的国务院知青办《关于处理一些地方知识青年请愿闹事问题的请示报告》,他一条条读着:(1)应积极办好国营农场,把农场办成农工联合企业,国家给予支持,职工工资适当提高,要尽量把知青稳定在农场,这是前提;(2)还需要调离回城的,可以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仍由知青部门办理;(3)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招收其在农场的子女;(4)国营农场参军的知识青年,从1979年起退伍复员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5)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识青年;(6)上海郊区去云南农场的知青,本人愿意回原籍社、队,可以允许……

    他读了一遍,竟不大相信这份文件是真的,看看文号,看看文件头,文件后还印有鲜红的大公章,又看了看批文下发单位,待确信无疑时,又细细地读了一遍。

    他只觉得脑袋开始发涨,像放大了几倍,竟像个大大的软绵绵的大圆棉球,胀胀糊糊,稍微清晰了一下便感到,完了,这不眼瞧就要完了嘛!实质上这是开了一个多大多大的返城的口子呀!何止是病退、困退、招生,征兵、招工的口子一开,可就是关不住的闸口了!谁没有父母在城里上班?可以接班,可以招工……从下乡到现在一桩桩、一幕幕犹如在眼前:下乡那天,市委、市政府在火车站广场召开万人大会,敲锣打鼓,欢送胸戴红花的一专列知识青年、扎根会、慰问团……眼前不很快就要变成泡影了嘛!回想起昨晚肖书记、郑风华还有张队长为小煤矿事故教训那番座谈,引申开肖书记和郑风华的一席席话,又联想起肖书记早就有所准备,从南方地少人多乡村引进劳力一事……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了,肖书记甚至郑风华毕竟是在政治上比自己成熟。输了,看来要彻底地输,原以为王肃垮台以后,再寻找机会干一番,怎么说也是提拔起来的知青佼佼者呀,现在看来和谁佼佼呢?知青们眼瞧就要一大批一大批走了,唉,这个文件就是大返城的前奏啊!后悔,后悔没有挣脱杨丽丽的羁绊去报考大学……

    肖书记是不是事先知道文件精神,昨晚才讲的那番话?他翻开领导批阅笺卡一看,没有,确实没有,这文件和往常其它文件一样,是先送给他这个管常务的副书记看后,有些文件需要签上意见才再去一个个场领导那儿会签。

    他倏地竟感到自己渺小了,那么小,那么小,竟像个蚂蚁那样小得可怜,甚至还不如李晋、马广地……刹那间,他仿佛觉得被包围在“官是靠吹上来的”、“老婆是王肃玩完剩下的”舆论和白眼包围之中了,比王肃刚垮台时心里还孤独、还难受……

    “砰!砰!砰!”

    张晓红随着敲门声强镇静一下,应了一声“请进”,发现进来的竟是李晋、丁悦纯和马广地。

    “哟……”张晓红有点慌张,又像有点紧张,像当了小偷正要被人抓住一样,慌忙把文件夹合上,“你们这么早,坐什么车?”

    李晋笑笑往里走:“我们不是护理潘小彪吗?”

    “噢噢噢,”张晓红站起来迎接,“快请坐,快。”

    “张书记,”马广地善于这种场合察言观色,“怎么,你感冒了?”

    张晓红连连摇头:“没,没有,有点儿不大舒服,没什么,快坐吧。”

    他给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热情,倒使他们奇怪。

    “这么样吧,我就开宗明义,”李晋大大方方地坐下,指指旁边的丁悦纯和马广地,“我们哥仨今天借护理潘小彪的机会来看看你,今天可没把你当成领导,因为尽管你当领导,我们是你的部下,退九年讲,咱们还是坐一列火车来的,睡过一铺大炕,还算是哥们儿吧。你要是不让我们失望的话,我们仨想请你到小饭馆坐一坐,叙叙旧。”

    张晓红正犹豫,门忽地开了,一阵风吹得办公桌上的报纸、简报扇了几扇。

    杨丽丽仍是那般花言巧语:“噢,李晋,你们几位贵客,哪阵风给刮来的?怎么不先到家里坐坐呀,或者先打个招呼,我也准备准备,你们几个可都是哥兄弟一样,晓红常念叨你们哩……”

    张晓红对杨丽丽身子的不干净,曾一度厌恶,那正是王肃还当权的时候,却恼不得,弃不得,加之杨丽丽一天到晚不厌其烦地花言巧语,体贴入微,里里外外全是一个人承担,后来又生了孩子,还是那样不辞辛苦,渐渐也就感化了张晓红,也就忍辱相容了。

    “哟,官太太,”李晋打俏地开玩笑说,“有你这几句话,就暖我们整个身心呀,受宠若惊啰,下次,下次……”李晋想起了马广地说她帮过忙的事,心里一喜,说不定还能用着她,有这么个娘们虚虚乎乎地在一起谈难办的事,会是个好台阶。

    “喂,我说晓红呀,”杨丽丽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