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李三忽悠上线

    第三百零九章 李三忽悠上线 (第2/3页)

坐班,写圣旨,送圣旨和宰相沟通,了解天下大事。

    他踩着砖缝小心谨慎的走了两步,自己就笑了。

    官家一向仁义无比,自己不必如此小心谨慎,当然伴君如伴虎,他还是知道应该行事无错,但是不必如此。

    他站直了身姿,大跨步的走向了文德殿。

    而此时的李纲坐到自己的轿子里,看着汴京的街道,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官家今天留他在宫中吃饭,但是李纲最后还是走了,官家明显是因为公事给忘了这事了。

    而李纲则是有心事。

    今天官家一言而决,要帮百姓起事的杨幺和杨钦,并且还给了这两个人官职,这一点上,甚至连赵桓都不知道,这个决定有多么大的威力。

    选择赵构,则是选择了稳定。选择了杨幺,就是选择了百姓。

    这个选择,从官家一贯的政策上来看,是不稀奇的。

    但是在所有前朝所有皇帝身上,都没有这种选择。

    所以,大宋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李纲有这种敏锐的直觉。

    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就代表着这条路上,满是荆棘和坎坷,而且这条路,会给大宋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李纲没见过,他也想象不到。

    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那就是文人们梦寐以求的天下大同。

    李纲忧虑的不是大宋在这条路上,会走的多艰难。而是忧虑这条路是官家选的,要是官家走了呢

    他们这朝君臣的努力,所有的一切,会不会化为乌有

    李纲忧虑的是官家、种师道、李纲他们的这些政策,会不会人亡政息。

    毕竟摆在李纲前面,是王安石。

    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辅国大臣,是重中之重的事,很明显,赵鼎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纲忽然想起了一段话来。

    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以一事之功,而易万事之患。

    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

    这是托孤、辅国大臣的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