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铸造银币

    第三百二十一章 铸造银币 (第2/3页)

    “官家,若是能够打开航道,与倭国长期通商的话,每年能铸造一千万银钱,则可大大缓解大宋之缺钱的现状。”李纲还在劝谏。

    赵桓想了想说道:“你的意思是,铸银币?”

    大有可为啊!

    只要有白银,统一有官府回收银两,锻造银币,则可以大大的缓解市场对银两交易的抵触!

    而且有利于控制银根,通过银钱控制天下,李纲这个建议不错。

    他在想要不要将自己的头像印在银币上?

    技术是觉得能够达到,但是这事估计也就这么一想,中原王朝的价值体系里,钱的排序并不是很高,他这么做是在作践自己的身份。

    只有欧罗巴的国家,才喜欢把头像印在银币上,供人使用。

    但是赵桓可以印点别的东西上去,目的是为了防伪。

    “可以印上大宋通宝,银七分,锡一分,铁铜一分,镀锡一分,就叫大宋银元吧。”赵桓决定锻钱,只不过锻造的是银元,来刺激经济,提高税赋。

    镀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白银损耗,定期投放新币,回收旧币镀层锡就能当新币用了。

    “还有一事,太宰,倭国想要与大宋通行货币,这事你怎么看?”赵桓问道。

    这事必须仔细斟酌,大宋货币国际化的道路,现在到底合适不合适?

    李纲也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与倭国通行货币的好处很多,但是那都是基于大宋国力强盛,现在这个时间点上,通行货币,不可取。

    “官家,臣以为通行货币,可促进两国商贸,增加对倭国的影响力,毕竟发行权在我大宋手中。”

    “官家册封了倭国王,自然是法理上的开疆拓土。而货币通行,则可以在货币一事上开疆拓土。”

    “可是凡事有利有弊,现在大宋缺钱,如果与倭国通行货币,本身大宋就缺钱,这样一来,就更缺钱了。”

    “而且对流通在日本的货币,大宋也无法监管。平白增加钱的损耗,臣以为直接通行货币不可取。”

    “但是官家,咱们有钱引啊。通行钱引倒是可以。反正都是纸。”李纲将自己的话说完。

    赵桓点头,论阴人这种事,赵桓觉得自己这辈子想赶上李纲,怕是没戏了。

    李纲一出手,就是交子通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