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昭勋阁评价历代功过

    第四百零八章 昭勋阁评价历代功过 (第3/3页)

版一出,就是哄抢一空,和三国杀那副牌,有很大的关系,臣就想到了这个。”

    李邦彦将另外一组物件递了上去,是来自大宋书局刊印的画像和陶塑。陶塑的个头不高,但是非常的精致,看来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赵桓拿着王禀的陶塑看了半天,这李邦彦还真是有点商业头脑啊。

    写的书引人入胜也就罢了,这做买卖,都直接学自己搞起了周边?

    “臣也找到好多茶社的说书人,还有不少的民艺社,让他们出了不少说书人用的话本,专门用来说王禀的事。”李邦彦又掏出了一沓札子,递了上去。

    从官方媒体,到民间口舌,没有一处放过的全方位宣传攻势。

    赵桓看着李邦彦的袖子,寻思着,里面是不是还有东西可以掏出来。

    “没了,官家。”李邦彦无奈的摊了摊手。

    “李太宰,朕决议仿照前汉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的云台阁二十八将,前唐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做一个咱们大宋的昭勋阁。”

    赵桓直接抛出去扔出去一个蒺藜炮的药包,炸的李纲和李邦彦目瞪口呆。

    李纲犹豫的说道:“官家,大宋中兴在即,不适合建阁。”

    “不管是麒麟阁、云台阁和凌烟阁多数都是纪念死去的元勋。朕知道,朕这个昭勋阁是给天下人看的,不是给朕一个人看的。不是建在宫内,而是建在城外。”赵桓解释道。

    麒麟阁、云台阁、凌烟阁都是皇帝拟好名单,画好画像,放在宫里,而赵桓却打算建在城外,雕上雕塑,告诉大宋所有人。

    青史留名,就在此时。

    “建在城外?”李纲一脸茫然,官家又准备搞什么幺蛾子?

    赵桓解释道:“就是专门兴建一个从太祖时候起的名臣名将阁,左为功高宰辅,右为功高侯王。雕陶塑题功过。隔外面次第功臣,挂画像书事迹。此举旨在激励民心。”

    李纲这才明白官家的意思,主意倒是不错,看起来是个虚名,但是人这一生,不就是争名夺利吗?

    不过他很快的想到了一个问题,轻声问道:“那太宗朝怎么办?”

    赵桓这才想起来,赵光义的名臣都是赵大留给他的。

    为了凑数,太宗朝配享太庙还有个懿德皇后符氏。这是从配享太庙这个待遇,唯一的一例。

    太宗朝配享太庙的其他人,都是赵大的人。

    比如薛居正,就跟着他赵光义混了五年。比如潘美,那是从赵匡胤还未称帝就鞍前马后。

    赵桓当初给种师道配享太庙的时候,专门研究过这件事。

    有点难办啊!

    赵桓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