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县学的花费有点大

    第四百二十九章 县学的花费有点大 (第2/3页)

匠,带上粮钱,就向着矿区进发。

    “这刚到汴京城就走了?”赵桓惊讶的说道,这也太着急了。

    “臣听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能他们道家都是这样的人吧。比较匆忙。只争朝夕,这不是官家说的吗?”赵英将赵桓的砚台拿开,冬日里的砚台有时候不太好研出墨来。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有些道理。”

    “李太宰,继续你刚才说的是,是说到了县学吧。”赵桓问道。

    “是的,按照官家的想法,这一年五千万贯的投入,实在是花销太大了。能不能少点?”李纲面露难色的说道。

    “多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啊。”赵桓挠头的说道:“这样吧,第一年先从朕的内帑里出。”

    赵英手中的砚台差点掉在了地上,他擦了把冷汗,这五千万贯出去了,官家手里也就三千五百万贯了。

    这花钱如流水一样,进项完全不够官家的花销啊。

    还有大同府到奉圣州的那条木轨,也是花钱的大头。

    “官家去年收了商税七千多万贯,还有三千万贯左右的农税。官家这总不能年年都从内帑出吧。”李纲为难的说道。

    “那个陈冲在你手下干了一年了,他怎么样?”赵桓问道。

    李纲摇了摇头,说道:“也是个措大,充其量是个有钱的措大,读书读的有点呆,做事太过一板一眼了。”

    “那商部的事,还是不行吗?”赵桓问道。

    “如果官家用李邦彦,倒是可以让李邦彦先把架子架起来,李邦彦绝对可以弄好。”李纲提了个建议说道。

    “朕从他家里抄出六千万贯的家财来,这么个大贪官,你跟我说让他去管着钱袋子,你这不是胡闹吗?”赵桓摇了摇头。

    李邦彦这厮资历、阅历、手段管一个商部,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赵桓不敢用啊。

    “官家,他身边有个侍妾是皇城司的察子。”李纲提醒道。

    “那他要是收买了那个侍妾呢?”赵桓还是不太想让李邦彦上。

    李纲想了很久说道:“官家,当初查抄李邦彦的家财,其实很多都是李邦彦的私财。所以每每官家用内帑的钱的时候,他就会非常心疼。”

    “大宋书局的雏形是赵都知手里的书坊和印刷坊,其实都是李邦彦本来的家产。当然李邦彦的确挺贪的,一千万贯和六千万贯的差别,其实没什么差别,都是巨贪。”

    “哦?那也不成,让李宫正去吧。”赵桓还是拒绝了李纲的提议。

    李邦彦绝对不能起复,即使是李纲举荐,为了大宋朝局的稳定,而且现在,赵桓要去燕京,李邦彦只能做个局外人。

    李纲就是再不介意,李邦彦过去毕竟是宰相,一旦有了权势,他的那些过去的门生故友就会蜂拥而至。

    大宋一旦开始狗斗,那根本就刹不住车。

    赵桓最终还是让李清照去了商部,本来就是个实验性的部门,如果做得好,就正式立为部,如果做的不好,就再换人,或者直接取消就是。

    “那官家,这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