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

    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 (第2/3页)

    这篇吊古战场文写的铿锵有力,而且现在汴京也掀起了一股风潮,很多茶馆都将这篇札子进行了改编,配上说书人那一惊一乍的语调和渲染。

    更加显出了古战场的凄凉苦楚!

    再加上天宝中年的一系列战事不利。

    天宝八年哥舒翰征讨吐蕃石堡城,唐军率死者数万。

    天宝十年,剑南节度使于仲通讨伐南诏,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

    艺术再创作后,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而一句其中的名言也在有心人的煽风点火下,汴京局势,变得风起云涌。汴京反战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端。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

    而这样的反战情绪,在有心人的指示下,有了愈演愈烈接近沸腾的局面!

    当初赵桓收上京路的时候,要文官们出塞治理上京路。

    文官不同意。就有人和赵桓提到过这个观点,那个核心的思想——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燕云,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草原,差不多就行了。

    收复了河套,差不多就行了。

    这就是他们的想法,某些人,或者一个利益阶级,想要阻拦赵桓继续扩张的脚步。

    而且下手极为精准,直指赵桓皇权的立根之本!

    普天之下的百姓。

    在经过持续两年的均田之后,赵桓皇位的基本盘,已经从自身的血脉的正统之位,变成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而这次这群有心人下手的地方,就是赵桓最强大也是最薄弱的地方,百姓。

    群体意识是极为容易被蛊惑的。

    赵桓非常了解这一点。

    当初陈东和欧阳澈带着学生,纠结百姓,堵在在李邦彦门口的那一幕,让赵桓到现在都记得那副场景。

    并不是恐惧,也不是害怕,而是担心。

    担心这群识字不多的百姓,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万一再出几个托儿和京畿守军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游行集会需要汴京府尹的批准,到现在都还是明文!

    可是那群有心人们发现,无法蛊惑百姓制造事端之后,开始了利用小报、刊物、书籍、茶馆、瓦舍进行宣传,动摇着自己的根基。

    只要锄头挖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啊!

    这些有心人的构成并不复杂。

    一共两拨人,一拨人是地下战线的黑水司的金国探子,他们不断的利用利欲熏心的商人,出版不法刊物,动摇民心的基础。

    三人成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