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札子砸脸

    第五百零一章 札子砸脸 (第3/3页)

,赶紧说道:“谢官家圣恩!臣必当不负圣命!”

    “去吧。朕给你派了两个亲从官保护你,带你去镇州。莫要让朕失望。”赵桓笑呵呵的说道。

    他让孔端友离开了行辕,杀他付出的代价比较多。

    而且这个人除了能做点阴刻的事,其他的都掀不出什么风浪来。

    赵桓研究过蔡京的县学、府学、太学三级学府制度,为何推行不开。

    那就是孔端友为首的有心人们,大力的阻拦。

    他们不想丧失对于知识的解释权,这有心人里,有很多很多人,比如孔学的人,还有苏学的人,也同样有司马学的人。

    赵桓在外派上京官员的时候,因为大宋文臣们懦弱的表现,就利用识字班建立的契机,把这份权力收回到了朝堂。

    具体来说,就是对圣贤言的解读、教材的规范、以及官考的种种案卷出题和评分。

    这些看似不起眼、零散的小权力,是李纲一点一滴从老学究身上扣下来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交换。

    对于知识的解释权,被赵桓握在手中的时候,这些有心人们,才彻底慌了起来。

    否则这次孔端友这件事,压根不可能这么顺风顺水的解决。

    闹不好会出现什么大宋比干,撞柱谏言的大宋忠臣来。

    赵桓看着孔端友,他并不希望孔端友死在上京路上。

    相反,他希望孔端友能吃苦之后,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变成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这样自己在偷梁换柱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很多的阻力。

    “官家,岳将军的军报,说是从东胜卫出兵了,西夏兵一触即溃。”赵英将一本札子放在了赵桓的面前。

    “这么快?早就等着朕的札子吗?金人那边什么反应?”赵桓问道。

    赵英挠了挠头说道:“这臣就不知道了。”

    “韩世忠这个家伙还挺别出心裁的,他带着人围困了乌沙堡,说是能拖延一个月的时间,若是岳飞能在一个月内转回东胜卫,则无碍,要是不能,北地战事恐怕不顺。”

    赵桓看似对赵英说,其实是对着自己说。

    他的话里,隐藏着自己的担心。

    孙翊带着未曾训练好的军卒,已经赶往了东胜卫。

    赵桓希望出北地别在这个冬天出什么事。

    这一次王禀在来州,没在临潢城,再也无法上演一场千里奔袭的戏码了。

    “嗯?什么味道这么香?”赵桓忽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