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赵承佑换王禀,成不?
第七百五十二章 赵承佑换王禀,成不? (第2/3页)
,他扶着孟太后坐在了月台的次座之上。
“当年见到皇上的时候,皇上才三岁,那会儿满街跑,抓都抓不住。这会儿都这么大了。”孟太后第一句话充斥着慈爱和对小辈的关爱。
“人嘛,总会长大的。”赵桓笑着回应着,他给孟太后夹菜,一副祖母慈爱,皇帝孝恭的模样。
守人伦而长兴,这点表面功夫,赵桓还是能够做得出来。
孟太后一脸缅怀的说道:“皇上登基这四年,大宋朝南到琼州北到燕京,都传唱大宋皇上的英武,老身在庐山都听那道士们说什么,皇上是三清道祖转世,现在一见端是英武非凡,有老君之姿。”
“现在北到沈州了。”赵桓笑着纠正了孟太后说辞上的漏洞,甚至还装了个比。
“哦,那倒是厉害的紧。”孟太后笑着说道:“这两年我大宋虽然多灾多难,但是这中兴之兆也越来越明朗了,咱大宋们养士一百六十载,倒也没算白养。”
“官家这四年征战,这粮草可未曾掉过链子,可算作文臣之功。”
赵桓点头,说道:“太后教训的对。”
孟太后的势力,并非简简单单的只有宗亲,还有无数的文官聚合在一起。
赵桓打心底瞧不太上文臣,干啥啥不行,贪钱第一名。
这也让赵桓登基这四年来,对文臣们不大友好。这批人赵桓没团结好,导致这些官僚都投了孟太后。
但是赵桓并不后悔,他的执政根基和所有的政令,都是在围绕着均田令在执行,本身就是从士大夫手里夺食,官僚,他真的没办法团结,也没有本钱去团结他们。
他们自然团结在了孟太后的身边。
“皇上,老身回京,是不是扰了皇上的兴致?这刚回京,就把我老身从庐山带回来的两头祥瑞给炖了汤。”孟太后笑呵呵的问道。
“宫中多妇孺,这白象毕竟是个畜生,万一凶起来,不大好收场。”赵桓笑着打着机锋,至于到底什么是畜生,那自然不言而喻。
孟天后已经历经三朝,两次罢黜,两次复起,一次垂帘听政,她没有理会赵桓的阴阳怪气,笑着说道:“畜生,杀就杀了。”
“倒是听说承佑在潭州惹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