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打在宗亲身上的板子

    第七百六十章 打在宗亲身上的板子 (第2/3页)

钱,驰道、直道需要钱,各地国子监需要钱,边军犒赏也需要钱。常平仓也需要钱,荆湖、两江、两浙常平仓也需要钱。”

    “既然他们不愿意老实,蹦跶起来,这钱,朕不给了。”

    这是一笔巨款,以赵构的遗子赵旉为例,赵桓当初给了这个刚出生的小孩魏国公。

    一个魏国公,每年就要供米五万石,银钱两万五千两,锦缎四十匹,丝三百匹,绢五百匹,纱罗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又一千匹,其余开支数不胜数。

    孔端友的衍圣公也是这个数字,郡王还要翻倍!

    而大宋的亲王、郡王、国公等等皇亲国戚的宗室,而他们的土地还不纳税!!

    赵家人真不是白叫的……

    供养这些猪…这些勋贵的钱和财货,哪里来?最后还是摊到了百姓的头上。

    赵桓的这道札子上,是把所有的布、绢、银钱全部取消,而米粮的数字砍到了大约二成。

    这是赵英详细核算过的,保证他们吃好、喝好、不饿肚子,赵英核算的标准,是按照大宋皇帝的膳食标准去定制,二成完全够用了。

    这一刀,很疼。

    更疼的是赵桓打算给这些宗亲的土地们上税,这才是要命的地方。

    宗亲们之前不上税,自然不用厘定田亩,他们有多少田,有多少宅子,有多少铺子,压根就没人知道。

    盛传甜水巷和樊楼的背后有亲王、郡王的背景,可是谁都不清楚。

    但是一旦收税,就代表着大宋皇帝要厘清他们的财货,这一盘点,就要了宗亲们的命。

    历朝历代对亲王、郡王、国公的田亩、家宅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越了线,就是僭越。

    宗亲们没一个干净的,就连风评极佳的循王赵士褭,都超标十倍有余。

    “这比要了他们的命都难受呀。”李纲将札子合住,既然是很急的政令,自然要在过年前把这些事处理干净,干干净净过年。

    “要命还是要钱,让他们自己选。”赵桓对着赵英说道:“着令皇城司的察子和风闻言事的县尉们,配合李纲推行削恩令。”

    既然动手,赵桓就没打算留情面,明火执仗,大动干戈,不是死一个赵承佑就能平定自己内心的怒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