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直言上谏

    第八百一十二章 直言上谏 (第2/3页)

个言辞极为犀利之人,赵桓终于发现自己在她面前,仿若完全透明一样,什么都能被看穿。

    文德殿又是一阵诡异的安静,赵英直接从屏风后面,如同鬼魅一样的飘到了文德殿之外候着,他的身边还有左右御史和中书舍人陆宰,都被赵英提溜出来了。

    赵桓十指交叉在了一起,略微有些为难的说道:“你和二妹不太相同,她基本无害,所以入宫无人反对。”

    李清照很久都没有说话,看着手中的札子满脸的疑惑:“青塘向国帑要了三百万银元,要修建什么狗屁的壕沟?陇右的西夏人、西域的契丹人,难道会因为壕沟就不犯边,不劫掠大宋的百姓了吗?”

    “这三百万银元,给了青塘组建一支边戍马军,不多,三千人就能使青塘百姓免于劫掠之虞。官家批了这道札子,臣妾看不明白。”

    赵桓手掌用力的摩擦着,说道:“说咱们的事。”

    “先说札子。”李清照举着手中的札子,丝毫没有担心忤逆皇帝的镇定。

    “不会有壕沟,这笔钱回到永兴军路各大军头手中。”赵桓略有几分叹息的说道。

    “封口费?安抚?”李清照用力的将手中的札子甩在了札子堆里。

    赵桓连连摆手说道:“你不懂。”

    李清照指着札子愤怒的说道:“臣妾是不懂军国大事!但是官家什么时候也玩起了绥靖和平衡?!这是官家擅长的事吗?这个札子上书的这个谏台官员,就包藏祸心!”

    “这些军头们养寇自重一年两年了?是整整上百年!就是一直给,他们就觉得大宋朝堂好欺负,就一直要!长此以往才导致了永兴军路之乱象!”

    赵桓吞了吞喉头,看着那一堆的札子,说道:“这个是和李太宰行程的默契,这本札子是安抚的道具,会在李太宰手中驳回,然后上演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

    “大概就是如此。”

    李清照看着札子,看着坐在御座上的赵桓,颇为失望的摇头说道:“然后不给永兴军路这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