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第2/3页)

那样巡视完整个天下,怕不是要等到三四年后了。

    “酒宴就免了,本王一路劳乏,目下就想去行辕歇息一番。你们把通政司传下的,需要准备的公文拿来便是。”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只好称是。

    这里是汴梁附近,官员们都十分疑惑,不是说杨少宰贪财好色,风流成性,这怎么勤政廉洁起来了。

    杨霖带着陆谦等侍卫,也不换乘马车,骑着马在荥阳公人的带路下,来到钦差行辕。

    行辕占地近顷,是当地一个士绅的庄园,分前院和东西跨院儿,如今西跨院全拾掇出来,暂做了钦差行辕。

    不一会,郑州府的公文就被搬了过来,杨霖手里攥着一根青绿色的小瓜,翻阅着公文。

    里面十分规整地记录了新政施行之后,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办法。

    原本大宋的役法,是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新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税收中抽取,需要写清楚明细上报朝廷,原本免役的官户,僧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

    如此一来,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忙时候分到徭役的青壮去衙门当差,家中的耕地往往没人打理,需要租赁出去,这一年便很难过活。

    而他们去当差,一分钱没有,干的是什么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所有的活都要干,也是宋朝的官老爷最为清闲的最大依靠。

    老百姓每年义务地去做里正、户长、乡书手等“头衔”来帮助下乡到户收税;有耆长、弓手、壮丁等“职务”去负责抓贼;有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名目给正牌子的官员们服务。

    有一些还比较著名,比如县级衙门里的县曹司、押录;州级衙门里的州曹司、孔目,连同各级配备的杂职,虞候、拣掏等,数也数不过来,都要由普通百姓承担,关键是还不给钱。

    反倒是士绅家,不用徭役,如今士绅想要继续免役,就只有交钱。

    交钱之后,当地官府拿这笔钱,雇佣百姓来当差。官府的差役,从临时工,变成了正式工,而且不再是义务的,而是拿工资干活,往日里叫苦连天的差役,成了香饽饽。

    这样一来,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很多农民免除劳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也给了社会上那些闲散人员一口饭吃。

    不过士绅们,就要多负担一部分的役钱,这群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然不愿意吃这个亏。

    这一条实际上,和王安石当初的募役法十分相似,不过更加彻底,取消了最为害民的差役法。

    王安石当初是不敢彻底取消的,因为当初的财政状况不允许,朝廷拿不出钱来自己供养差役。而且你把这个取消了,官衙内这么多活,岂不是要清贵的官老爷自己去干。

    王安石不敢彻底得罪所有的官员,所以他的新法,虽然已经十分超前,但是处处都有妥协的地方。

    杨霖则不一样,首先他掌权靠的是武力,还把旧官员得罪了个遍。你不同意?可以,要么辞职滚蛋,要么人头落地。江南之所以屡屡有士绅作乱,就是动了他们的这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