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个条件

    第十四章 一个条件 (第2/3页)

可以让我师父在片场盯着,有他老人家坐镇质量肯定不会有问题。”

    张小平倒不担心电影的质量,更不担心亏钱。现在电影是统购统销,电影拍出来后由中影公司统一收购,黑白片50万,彩色片70万。只要通过了电影局的审查,不管电影质量如何,中影公司都必须收购。唯一值得担心是,秀影厂有足够多的导演,如果自己厂的导演不用,却用外面的导演,那厂里没戏可拍的导演就会有意见。

    经过短暂的权衡,张小平拿定了主意:“我答应你,只要你的剧本能够通过厂里的审查,在你师父坐镇的情况下,可以让你做导演,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许望秋一怔,问道:“什么条件?”

    张小平凝视着许望秋的眼睛,仿佛要看到他的心里:“你毕业后到秀影厂工作。”

    许望秋一怔,没想要张小平的条件是这个。如果可以选择,许望秋还真愿意到秀影厂,北影、上影、以及长影条件比秀影厂好,但这些厂老革命特别多,水特别深,新人出头困难。上一世田壮壮和陈凯歌都留在了北平,在电影圈又人脉极广,但他们在北平并没机会拍片,田壮壮第一部电影是NMG电影厂的,陈凯歌第一部电影是广西电影厂的。

    除此之外,北影等老电影厂比较保守,题材稍微新一点他们就不敢拍。相反,像秀影厂这种相对年轻的电影厂,就没那么多顾虑,胆子比较大,也比较敢拍。再加上师父苏振声是厂里创作室的负责人,在秀影厂许望秋可以大展拳脚。

    现在来看秀影厂是最好的选择,但三四年后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就难说了。许望秋不敢把话说死:“我愿意到秀影厂,但不敢打包票,国家有可能会把我分到其他单位。”

    张小平看得出许望秋说得是真心话,满意地道:“只要你愿意来就行,到时候我去学校要人。如果你被分到其他单位,也可以不去报道,直接到秀影厂来,我们把你招进厂。”

    第二天上午,许望秋收拾好洗漱用品,搬进了秀影厂招待所。

    在90年代之前,国内编剧地位很高,电影厂对作家和编剧非常重视。电影厂买下小说或者剧本后会将作家请到电影厂,让他们住在电影厂的招待所,慢慢修改剧本,短的改两三个月,长的改二三年都有可能。有些厂甚至有专门招待作家和编剧的小洋楼,比如东北电影厂著名的小白楼,每个作家一个写字间,一切花费都由电影厂报销。

    在招待所里,许望秋见到了好几个跟他一样,被秀影厂请来改稿的作家。这些人对许望非常热情,他们都读过《妈妈再爱我一次》,觉得这是极好的剧本。

    在电影厂改稿是一件非常舒心的事,白天大家在楼下闲聊,交流创作心得;晚上则各自在房间里改稿。生活悠闲惬意,比四十年后做编剧舒服多了。

    许望秋比其他作家要累不少,因为苏振声恨不得剧本能马上改好,电影可以马上开拍,天天拉着编辑跟许望秋聊剧本。苏白每天都会过来,帮着出出主意。她的年龄跟卫国相仿,有经历过父亲被揪斗,特别能体会卫国的感受。不过大多数时候苏白都安静地做听众,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