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获奖

    第385章 获奖 (第2/3页)

希望电检处,不要把电影和政治挂钩,让《冷》早日与香江观众见面。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现场安静了好几秒钟,随即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许望秋拿着获奖证书刚回到座位,江大卫一把抢过证书,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简直是爱不释手。把玩一番之后,他马屁味十足的把证书递给夏梦,让她欣赏戛纳电影节的获奖证书。

    接下来开始颁发主竞赛单元的正式奖项,首先颁发的是评审团奖。

    评审团奖是颁发给电影的三等奖,一等奖是金棕榈大奖,二等奖是评审团大奖。简单的说,金棕榈是主竞赛所有影片的第一名,而评审团大奖一般是颁发给评委选出的仅次于金棕榈的影片,也就是主竞赛所有影片的第二名;而评审团奖则是个安慰性质的奖项。

    今年评委们将这个奖项颁给了匈牙利电影《留给女儿的日记》,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电影。通过一个十六岁姑娘的视角,从侧面讲述了苏联30年代、以及战后的匈牙利的大清洗,政治意味比较浓。

    导演玛塔-梅萨罗什是匈牙利著名女导演,1975年她在柏林凭借电影《领养》获得了金熊奖。《留给女儿的日记》在1982年就拍完了,但由于电影涉及到政治问题,直到今年才允许发行。

    许望秋不知道评审团把奖颁给《留给女儿的日记》,有没有政治因素,但他清楚在三大电影节,政治是比较讨巧的东西,尤其是涉及社会主义各种运动的电影比较容易得奖。比如1982年获得金棕榈的《铁人》,就是讲八十年代波兰工人运动的电影;再比如1985年获得金棕榈的《爸爸去出差》,则是反应南斯拉夫政治和生活的电影。

    不过电影节对政治的偏好倒也不完全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比如2004年获得金棕榈的《华氏911》就是一部黑小布什政府的电影;2006年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电影《风吹稻浪》,是一部反应爱尔兰独立战争的电影,这部电影在英国遭到了激烈的批评,很多媒体抨击其是一部反英电影。

    颁奖礼继续进行,安哲罗普洛斯凭借《塞瑟岛之旅》拿走了最佳编剧奖;导演贝特朗-塔维涅凭借《乡村星期天》拿走了最佳导演奖;英国女演员海伦-米伦凭借自己在《恩怨情天》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接下来颁发的是最佳男演员奖,颁奖嘉宾凯瑟琳-德纳芙拿着信封走上了舞台。

    在颁奖典礼之前,在戛纳的媒体记者中,最佳男演员获奖呼声最高的是江大卫。记者们对江大卫的表演赞不绝口,认为他将一个善良好人逐渐被黑暗吞噬的过程完美的刻画了出来,整个表演入魂入骨,让人过目不忘。

    法国著名电影杂志《正片》如此评价江大卫的表演:“江大卫是本届电影节最大的发现;他把一个善良热情、充满同情心的好人逐渐走向崩溃,并最终变成没有人性的疯子,这个过程完美的刻画了出来。他说话的声音、语气、神态,还有肢体动作,都完全沉浸在这个人物中,无时无刻不在自然流露着那份难以言说的、来自生活本身的疼痛感。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不知不觉的就走入他的世界,完全感觉不到他在演,而认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江大卫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西班牙电影《圣婴》的男主角阿尔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