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开学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开学了 (第2/3页)

然道:“其实,这事怪我,寒假时,我曾经找他帮忙,他估计是烦了我了,放心吧,和你无关!”

    沐文曦不敢置信道:“哇,这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而且你有事居然不找我,反而找他帮忙?”

    林瑶想到了一个星期前那天晚上,她去找崔辰逸被他邻居撞见,还被误会的事,她越想越觉得不好意思。

    这事不能说,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说。

    她小声道:“有次我的一个朋友搬家,我在杭州认识的男孩子不多,就找崔辰逸一起去帮忙……总之,这件事是我不对。”

    林瑶找崔辰逸搬家,而且是帮她的朋友搬家……

    要不是知道林瑶有男朋友,崔辰逸有女朋友,沐文曦都要误会他们关系匪浅了!

    林瑶也意识到了不妥,赶紧解释道:“我找他凑个数而已,还找了其他人,当然,他肯定是不乐意帮这种忙的,所以才会甩脸色。”

    沐文曦认真打量她一番,由衷感慨道:“看不出来,你们居然感情这么好。”

    林瑶震惊地瞪大眼睛,“我和他话不投机三句多?怎么可能会感情好?”

    沐文曦抿唇笑笑,不语。

    林瑶差点对天发誓,“至少没你说的那么好!”

    沐文曦并没有揪着这件事不放,不多时,教授再次走上了讲台。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古典贸易模型,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5吨。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这应该算得上入门题型了,旨在帮助在场的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对于贸易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课堂上所讨论的这些仅仅是理想状态下的国际贸易,所谓的理想状态是指有很多前提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其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

    不论哪一点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理论就只是理论而已,和实践存在巨大的差异。

    譬如林瑶实际工作中所从事的只是机械零件的出品,或许未来还会进口。但本质上,她和她的公司的贸易行为,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国与国之间出于种种原因设下的贸易壁垒,往往会给卓越这样的小公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从这方面来考虑,那么学习这些理论,未雨绸缪地作出一些应对措施还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这边林瑶思绪万千,而她的同学已经开始回答老师的提问。

    方伟声音洪亮,回答道:“B国。”

    “理由?”

    “B国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教授朝他微微颔首,“没错,那么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刚刚坐下来的方伟又拼命举手,教授示意他回答。

    方伟自信满满,再次回答道:“B国。”

    教授点头,“那我们请这位同学上来画一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并据此分析,为什么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方伟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他翻着手上的书本,试着从书上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画法,可惜没能找到,他只得带着课本走上讲台。

    到了教授跟前,他自然没那个脸去翻书,只能摆出思索状。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方伟始终没有落笔,底下的同学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方伟渐渐涨红了脸,他拿起粉笔只胡乱画了个座标,外加半个括弧,不等教授评价就逃也似的回去座位上了。

    这显然不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正确画法。

    教授皱眉,问道:“其他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底下的同学集体噤声。

    教授只得拿起了点名册,“张虎。”

    蜷缩在教室最后一排角落里打盹的某彪形大汉在其他人的推搡中,迷迷糊糊地站起身来。

    他的态度特别诚恳,“对不起,教授!我没听清,能不能重新讲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