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画像

    155,画像 (第2/3页)

老爷其实偷偷出宫送他了。

    当时他站在一处酒楼的二楼窗前,紧盯着骑着马儿守在宽大马车边的萧元祐。

    这个他比亲子还要疼爱的养子。

    喜爱的养子,离开京城,和当年出征不同,他被自己贬斥去了极北的和县,做他的县令去了。

    这一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京,再见到养子还要小孙孙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皇帝老爷当时闭了闭眼,心里的酸楚冲上来,眼泪模糊了视线。

    再睁眼,那车子,已经出了城门,转眼就看不到了。

    然而实际上萧元祐如此行事的时候根本就没完往这方面想过。

    青丘山上辛夷的师门占地大半座山头,焚烧成那个样子,不是烧了一个两个时辰,必然是以天来算的。

    偏偏山下的人一无所知,但这不是官府不立案的理由。

    不论是为了辛夷,还是查清这些官员的目的,萧元祐觉得徇私既已经成事实,那就是徇一回又怎么样呢?

    辛夷在客栈里又呆了一天,有萧元祐的陪伴,以及小胖团萧如思的各种花样哄人,很快的心情就好了起来。

    一行人上了马车,开始往和县而去。

    这一趟行程,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走了四个月,夏去秋来,又是往北,等到他们赶上萧十一押送行李的车队时,车子里都已经生了炭炉。

    虽说按照规矩,不到十月是不好生炭炉的,可如今出门在外,一路往北,真要按照那些死规矩来,只怕人都要冻死了,更何况车上还有个小胖团萧如思。

    不为别人着想总要为他着想。

    有了辛夷的吩咐,萧一带着人生气了炭炉。

    如此继续往北走了十来天,就漫天下起雪来,好在北方天冷,雪落下来并不化开,路上虽不泥泞,却滑溜异常。

    离和县还有十天路程时,辛夷干脆停在了驿站,和萧元祐商量了下,接下来该如何的行走。

    接下来一路上雪多而厚,马车就有些难行,萧元祐叫了驿站的驿长将马车上的行李搬了下来,换上北地的雪橇拉行李,这才启程往和县而去。

    如此,又走了十多天,终于进入到和县境内。

    在离和县县城还有十来里路时,就有县丞,县尉,主簿等一行十几人,一个个裹的和球一样,迎了上来。

    萧元祐下了马车,在凛冽寒风里来和各人见礼,辛夷则是让萧一腾了几辆马车,让出来迎接的人上了车。

    终于入了城,辛夷抱着萧如思掀起车一条缝往外看。

    和县是真的小,不过,城墙却很厚,也是这边境从前时常会敌寇来犯,城墙不厚实些还真的不行。

    进了城门,是一条看起来很是宽敞的街道,街道两边,铺子门面都极小,关着门,或者是挂着厚重的帘子。

    他们才刚从江南出发,这里和江南极为不同,打开着铺门做生意。

    街上有些冷清,偶尔才看到几个形色匆匆的人。

    和县丞等人一样,都是裹得只剩下双眼,看到辛夷一行人的车队,顿时都急忙闪身道街边屋檐下,用一种敬畏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

    和县小,一条街走到底,就是县衙。

    这里的县衙和其他辛夷看过的县衙是一样的,坐北朝南,门前是八字墙,八字墙上贴着几张告示,上头写着几行字,看不清楚写了什么。

    至于衙门的大门,辛夷看了看,好像这门和南边的各处衙门小了不少,看来也是入乡随俗了。

    众人纷纷下车,前头县丞等人在前面引路,车队转过大门,到了后院,门边早就有衙役在等着了,见到车队过来,连忙卸了门槛。

    辛夷一路走过去,这才惊讶的发现,这个后院真是大的出奇,就连整个装行礼的大车那也是能直接拉进去。

    辛夷惊讶之余,想起北边地广人稀,没别的好处,那就是院子大。

    和县这里算得上是蛮荒之地了,上一任县令一年前就到任离开,这一年多和县事物那都是县丞等人打理。

    见萧元祐带来的人很多,县丞等人也就没再继续杵着,而是径直告退各回各家了。

    辛夷牵着萧如思的小手,和萧元祐一起进了二门,里面一样是个大院子,院子里的雪扫得是干干净净的,左右两间厢房,五间正屋,用游廊连着,中间一间做了穿堂,穿过穿堂,又是同样的一进院子,再进去,这个应该是正院了。

    辛夷转了一圈,就把各人的住处给定了下来,感谢当年老夫人的悉心教导,如今辛夷处理家事虽不能说游刃有余,那也是不会出错的。

    院子里各处都很干净,里外两层窗户都是新糊上去的棉纸,门也是刚刚重新油漆过的,还散发着油漆味。

    屋子里的炕也是烧了好几天了,一进去就是暖气扑面。

    辛夷不禁感叹处理这些事情的人可谓是个巧心思。

    事情都有人来做,怎么打理都已经分派下去,萧如思一路颠簸,早就已经睡着了,如今奶娘带着在厢房里歇着。

    要打扫,辛夷和萧元祐在屋子里呆着也是碍事,干脆将外头的大氅斗篷都拿了出来。

    萧元祐要带辛夷去衙门里看看,两人一路穿过游廊,过了垂花门,进了前面的衙门院子。

    两人站在院子里看了一会,就见右边厢房门帘被掀起,四五个穿着半旧棉布袍,年纪不一,文书模样的人奔出来,向两人恭敬的见着礼。

    萧元祐连忙拱手还礼,道,

    “诸位且忙自己的事。”

    四五个人陪着笑脸,有些迟疑,说起来他们也不了解这位新来的县太爷,脾气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听说背后的身份不得了。

    这是听话的回去,还是继续陪着?

    哎,这真是个很难的选择题。

    萧元祐见他们如此,不得已,抬手让站在最前面的一个五十来岁的文书说道,

    “那就麻烦这位带我们各处瞧瞧,其余的几位赶紧回,外头太冷。”

    几个人纷纷松了口气,有人进去屋子里拿了棉帽斗篷出来帮着被点名的老文书穿戴好。

    “先生贵姓?”萧元祐问道。

    那老文书正要接话,就听到前头传来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连忙停住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