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三章 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9)
一七三章 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9) (第1/3页)
逃难至此的民众,他们尊重这个国家,就像尊重自己的祖先一样。但他们厌恶、仇恨、害怕他们当前的最高领导层。
而精绝最高统治者想要民众相信,上苍确立一位王者,是因为民众需要结成一个共同体,一个将满足民众的最强烈、最内在激情——荣耀和不朽——的政治共同体。民众与王者相互扶持,并从共同体中获得福利。王者需要他的民众向他提供保护和支持,是王受命于天,这是他跟上苍立约的盟誓。如果,王者的子民们背叛了他的誓言,民众将不再受到天的庇护,而将受到天的残害。民众诉诸于天,即为诉诸于王。精绝的王是需要他的威权,作为支配阶级逐渐将被支配的阶级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其他。同时,梅凌风把自己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认为蜜蜂虽小,五脏俱全,应该应有尽有。遂授命新提拔的一名叫伯子通的儒生,编制了《精绝王国大宪章》。
大宪章的具体内容便是对王者以下各级官僚权力的具体设置与限定,这些宪法的核心内容是由简单的习惯来规管的。因此,这部宪法性文件里那些碎片化的条款,注定了会是零碎的,甚至可能看起来很混乱,并不像宪法,有时甚至是反宪法的。实际上,这是一部以国家利益为代价的贵族特权名录。也就是说,这部《精绝大宪章》从文本上看并无宪法所应有的公正公平原则,而是贵族与王权为窃取国家利益达成互谅的一项可耻交易。它使得立法权变得严重寡头化——“它与国情民意失去了联系”。
于是,这种激情的满足,通常意味着极不平等。
这样的阶级变化,就意味着一部分贵族的崛起和一部分势力的破产。这是社会制度的变化,是从共和制变为封建制,这一时期的变化有阶级意识的觉醒、精绝贵族的崛起和新有产者的勃兴三项思想方面的变化,同时,思想上的怀疑,在社会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的政治组织形态,是受限于资源的供给。从集权到民主,或者,从民主到集权,都是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实现的,但人性的贪婪和霸凌在资源的再分配时期,尤其显得无耻与卑鄙。因此,无论什么制度,都是在既有资源条件下尽量把本阶级的个体利益首先满足。因为人类的组织建设需要信任成本,在彼此不信任的状态下,需要制度约束,目的是节省信任成本。在制度运作中,如果资源受限,不能满足每个个体利益,信任成本逐渐递增,系统效能逐渐崩溃,制度随之瓦解。
反思人类的历史,人性永远是贪婪的,往往吃一堑不能长一智。
整个精绝社会在矛盾的轨迹中艰难前行。正如淳于意所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也是一场文明的灾难。
北宫围剿军被打败的第二天,精绝王梅凌风以天赋王权的名义强征精绝国内一半以上军民(城中军民含俘虏,共计四万八千余名)于王宫内廷大兴土木。仿照大内制式增修三路宫殿,两侧建长街。每座殿左右有回廊相接,殿后有水池石桥。苑中遍植松柏及昆仑山奇花异木。内廷正殿名圣德,左右为崇仁、广义二殿。正殿后的精美石桥是将天鹅湖北向的那孔九眼石拱桥拆了,将石料取回所修,桥之南北各有牌坊名彩虹、飞霞。左右各有亭子名衣香、鬓影。再后有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